做孩子们可敬、可信、可靠的科学教师 —江苏教育新闻网-凯发娱乐下载

做孩子们可敬、可信、可靠的科学教师

——丹阳市华南实验学校教师朱小琴先进事迹

作者: 发布时间:2019-06-05 来源: 江苏教育新闻网

  不了解她的人总是用“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来赞美她,熟悉她的人才知道,她是一名“敢为、乐为、创为”的老师,是一名“可敬、可信、可靠”的老师。她就是丹阳市华南实验学校的朱小琴老师。朱老师一九九五年毕业于江苏镇江师范学校,从教二十五年来,她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勤于学习思考,勇于实践创新。她先后被评为“江苏省优秀实验教师”“江苏省优秀科技辅导员”“镇江市小学科学学科带头人”“镇江市优秀工作者”“镇江市十佳科技园丁”“镇江市小学科学学科培训专家组成员”。

默默无闻地工作,做孩子们可敬的老师

  因学校昆虫科技特色教育发展的需要和学校昆虫科技辅导员退休形成“真空”,校长看上了责任心强,语文教学好,班主任工作认真,又是年青人的朱小琴老师,“给予”她新岗位锻炼的机会,鼓励她改行入门科学。不会“拒绝”的朱老师,为学校着想,没有任何准备,“傻乎乎”地接受了挑战,懵里懵懂地放弃了挚爱的语文教学和班主任工作,在昆虫科技教育、自然教学岗位上开始了新的探索。

  用“傻老师”精神制作上万只昆虫标本。刚接受挑战的朱老师首要的任务是学会昆虫标本制作。学校聘请老科技辅导员每周来校带她一天,为了趁师傅在的时候多学一点,她整天埋头在实验室制作标本,由于条件的简陋,没有专用的昆虫药瓶,采用乙醚来麻醉昆虫,乙醚具有麻醉作用,按要求,用乙醚麻醉后的昆虫需要过几小时候才能动手制作,而且对昆虫进行药醚的时候,人最好不要在屋子里面,时间长了就会有呕吐的感觉。当时她就觉得自己年轻,没事的,起先有这种感觉的时候,她就到实验室外面透透气就会舒服一些,但是那次她没有那么幸运,晕倒在了实验室,送去医院才知道是乙醚慢性中毒。那次中毒事件,不仅学校同事、学生、甚至连很多家长都知道了,大泊中心小学有一位昆虫“傻老师”。短短的两年时间,她就带领学生制作了上万只昆虫标本,涉及大泊地区21个目的昆虫(昆虫共有33个目)的200多个种类。

  用双手搭建了省首屈一指的“昆虫馆”。为了绘制了区域昆虫标本图景,朱小琴老师向校长申请一间空教室,想把这些昆虫标本分类进行展示,长期保存,让学生对大泊区域昆虫有个全面的认识。校长听了她的想法,不仅给了间空教室、而且还配备了一定的经费,在校长、师傅的指引下,她整整花了半年的时间精心设计,打造了融教育、艺术、保存于一体的全省首屈一指的“昆虫馆”,共展示了大泊地区21个目289只昆虫,建造了仿真的大自然一角、蝴蝶世界,拼贴了“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和“蝴蝶争艳”两大幅昆虫贴图,陈列了历年来的获奖昆虫标本作品。“昆虫馆”的建立吸引了许多专家、领导、兄弟学校前来参观学习,两年时间接待约1万多人次,赢得了大家的赞同与欣赏,学校被评为首批“江苏省首批科学特色学校”。她个人也得到了成长,电视台上有了她的身影,报纸上有了她的报道,专栏上有了她的事迹,她也成了一个小有名气的“昆虫老师”“傻老师”。

  用智慧编写十二册《昆虫与环保》校本教学材料。“朱老师,蚂蚱的鼻子长在哪儿呢?”“朱老师,蚂蚁的六只脚是怎么走路的,会不会像我们人一样?”“朱老师,螳螂是昆虫中的大力士,它能拉动多重的东西呢?”……朱老师带领孩子外出捉昆虫的时候,孩子们总有问不了的问题,面对孩子的问题,朱老师总是和孩子们一起想办法玩起了实验,让孩子们在动手做的过程中解决问题,获得发现。看到孩子们实验后露出了开心的样子,朱老师明白了昆虫科技教育的真正意义,昆虫科技教育不仅仅是带领孩子捉昆虫、做标本、去比赛,而是要带领孩子经历探究过程,享受探究的快乐。于是朱老师一发不可收拾:带领孩子开展昆虫专题研究,“和‘昆虫歌唱家’交朋友”“奇特的昆虫足”“探究身边的鸣虫”等研究成果在《动手做》报上做了一期期的专版发表;带领学校科技骨干教师冒着炎热酷暑、放弃休息,翻阅资料、交流论证,为孩子编写出一套6本12册,图文并茂的昆虫科技校本教材《昆虫与环保》;作为核心组成员参与《开展昆虫科技活动,加强生态环境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研究。

  面对这些不可能的挑战,朱老师有“敢为”,她用青春,用汗水,用心血,去承担、去改变,去时间,且一路耕耘一路奉献,朱老师获得了“江苏省优秀科技辅导员”“江苏省优秀实验教师”“江苏省科技教育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踏踏实实地探索,做孩子们可信的老师

  “点点流萤田野飞,几许能量几许辉。”这是坚守的使然,她把自己点点光亮献给敬畏的科学课堂。因为她知道,科学教育教学的主阵地还在课堂。

  多学使她成为科学老师的榜样。因当时是在农村的乡镇学校,整个学校,乃至整个乡镇只有她一个自然专职老师,从来没有公开课任务、从来没有考试压力、从来没有教研活动,在别人眼里,她是一位自由人,但是,她并没有这么认为,而是每学期给自己定下了3个约定:参加每一次教研活动、读一本教育教学专著、请市自然教研员听一节课。她说:坚持参加每一次教研活动让她收获了教学智慧的碰撞、课堂教学的把控;坚持读一本对育教学专著让她收获了教学理论的滋养与丰厚;坚持请教研员来听课让她收获了一对一的指导,大到自然教学理念,小到一个问题的设计、一个实验的正确规范操作……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在2004年丹阳市小学科学优质课比赛中,她执教的《固体的热传导》得到了评委的一致肯定,精彩的教学设计、新颖的实验材料、富有激情的教学语言为她赢得了一等奖。

  善思使她成为科学老师的标杆。朱小琴老师一直坚信自己可以成长为学生喜爱、家长欢迎的优秀科学教师,并为此付出了许多努力:每次外出培训,她的包是鼓鼓的,里面装的不是女老师喜欢用的化妆品和时装,而是摄像机、照相机、插线板、录音笔等帮助记录听课的工具;每到一个城市,她不是去逛女人爱逛的商场、品牌店,而是喜欢去逛这个城市大的书店,淘她的专业用书;每天晚上,她不是坐在电视剧前面看女人爱看的韩剧、偶像剧,而是快速做好家务后,和女儿一起各做各的作业,边读边思考、边读边记录;为了一节家常课,她在实验室一待就是一整天或连续的几个晚上,反复地实验与修改;为了一节展示课,她会走进自行车铺,走进植物园,走进工具店,寻找实验灵感与素材;为了给学生提供一个有结构的实验材料,她会搜集别人遗弃的瓶瓶罐罐,汇聚成她独有的“百宝箱”……就是这样脚踏实地的付出,让她的课堂有了不同于别人的精彩!2006年12月获得了镇江市“新秀杯”科学学科课堂教学评比一等奖,2007年1月获得了镇江市骨干教师视频优质课评比一等奖,2009年5月获得了镇江市小学科学教师实验操作技能大赛一等奖,2008年6月获得了镇江市小学科学优质课大赛一等奖。

  勤研使她成为科学老师的模范。2008年12月朱小琴代表镇江选手参加了江苏省小学科学评优课大赛,并获得了一等奖,在评课环节,南京大学的郝京华教授给予她这样的评价:“同样的课题、同样的内容,但是这一节课为我们呈现了不一样的容量、不一样的设计、不一样的层次,我们的科学课堂就要像这样:简单有层次、简单有意思……”受郝京华教授的启发,朱老师努力追求一种“简约自然的探究课堂”:探究问题少一点,但一定要有价值;探究活动少一点,但一定要有层次;探究材料少一点,但一定要有结构;探究形式少一点,但一定要有思维;努力追求让科学本质入驻孩子的心田。她的课堂简而不减——洗尽铅华呈素姿;干净、扎实——“元素”少,但“少”得有力量!朱老师多次外出送教,她的课堂均给人震撼。老师们感叹:“原来,科学课可以这么上!”

  执着使然,朱小琴老师生活在小学科学教育的世界里,是辛苦的!是快乐的!也是收获的!2010年10月被评为“镇江市小学科学学科带头人”,2012年5月获得江苏省小学科学实验操作技能大赛二等奖,2013年6月获得了镇江市教学基本功大赛一等奖;先后主持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立项课题《“巧造生态微景”:指向小学科学“生命科学”教育目标达成的实践研究》,作为核心组成员参与省“十二五”“十三五”课题研究,结合日常研究,她撰写了大量论文,先后有30余篇论文发表在《江苏教育》《广西教育》《科学课》等省级刊物。

  乐创使她成为科学老师的旗帜。作为镇江市小学科学中心组成员、镇江市网络培训专家团队成员,多年来,朱老师在完成自己的管理和教学任务同时,她还努力创建“研究共同体”,做好校内及校外科学教师的师德教育工作,带领他们一起扎根在科学课堂,成长在科学教育的沃土上。她与年轻老师一起“磨课”,指导他们开设镇江市、丹阳市公开课近百节,专题讲座近20个。她组织读书沙龙、开展课例研究、进行课堂研讨,领着大家一起在实践中进行课题研究,使得一批科学教师迅速成长起来:有3人被评为镇江市小学科学中青年骨干教师,有3人被评委丹阳市教坛新秀,指导多名青年教师获得省优质课大赛一等奖、“蓝天杯”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一等奖、镇江市基本功、优质课、新秀杯大赛一等奖。

孜孜不倦地追求,做孩子们可靠的老师

  在校园里,朱小琴老师身后总有一批小粉丝——一群群可爱的孩子!孩子们亲切地称她为“昆虫老师”“萤火虫老师”“魔力百变老师”……每一个称呼都透射出孩子对她深深的喜爱与崇拜!面对孩子苛求的眼光,朱小琴老师又将自己的工作聚焦到了活动课程的开发与研究,孜孜不倦地追求社团课程的开发。

  率先开设“科学乐翻天”社团。每次上她的科学课,学生们都会围着她问这问那。对于学生的提问,有把握的她会及时与学生解答,没有把握的,她会及时记录在她的“科学问题本”上,课后仔细查阅资料,对于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有思维含量的“金点子”,她还会奖励自制的“科学卡”,根据“科学卡”的数量还可以得到不同的奖品,一学期“科学卡”积攒到10张期末科学课免考。针对孩子们对未知事物好奇、好问的特点,朱老师率先成立了“科学乐翻天社团”,为学生提供质疑问难、探索实验的小平台,大课间、午间休息、放学后总能看到朱老师和孩子一起“捣腾”实验,“满满的一杯水中究竟能放多少个回形针?”“阿司匹林能否促进鲜花的保鲜?”“蜡烛能在水中燃烧吗?”那一年,辅导学生有20多篇探究小论文《科学大众》《少儿科技》《动手做》等报刊杂志上。

  适时创建“少年科学院”。随着学生的问题增多、问题涉及的面也广了,一个社团是远远满足不了孩子们的需要,面对学生这种日益高涨的科学探究兴趣,朱老师只好向校长去“求救”了,在张校长的鼓励下,朱老师又牵头成立了“少年科学院”,下设“昆虫研究所”“环保研究所”“气象研究所”等12个研究所。为了突出孩子在“少年科学院”中的自主性,她组织了少科院院长、所长竞选,社团招聘大会;为了让孩子能有更多的体验与收获,她组织孩子走出校园、走进工厂、走进基地进行实验调查;为了能让孩子得到更专业人员的指点,她想到了外聘家长志愿者、外聘高校志愿者……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学生提供了一道道快乐的科学精神大餐,同时也让学生尝到了收获的喜悦。生物研究所学生的研究项目《加拿大一枝黄花根的浸透液对植物生长的影响》获得了江苏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发明创造研究所“带有读卡功能的鼠标”“多功能旅行帽”“一种输密码防盗按键”等13件学生作品获得国家新型实用型专利,25件学生作品获得江苏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二等奖;模型研究所的学生在省市各类科技竞赛中荣获一等奖的学生达300多人次,特别是环保研究所针对“焚烧秸秆的污染”提出了“合理处理秸秆 共创美好家园——建立废料堆”的环保处理方案,得到了许津荣副省长高度赞赏,许省长还即时写了一封回信,表扬和勉励华校学子。

  “少年科学院”成立是华校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个创举,对于提升孩子们的科学素养将起到重要的作用。记得2015年高考后,被清华、北大录取的8位华校毕业生,回到母校参加座谈,当记者问到:在华校的学习生活中,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什么?学生谈得最多的不是语文、不是数学,而是他们在“华校少年科学院”中的锻炼和成长,或参加“少年科学院院长”的竞聘演讲;或随着环保社团走进“长湾水厂”现场检测水质;或担当历史研究所的所长,带领研究所的成员自己设计方案、自己联系交通工具、自己联系电视台……孩子们由衷地呼唤:“我们喜欢这样的老师!”

  趋势奏响华校“百团大战”。如今,担任综合教育处主任的朱老师,更是带领教师们行走在创新教育的路上。在“少年科学院”的影响下,发展学校师生社团达到百余个,号称“百团大战”,经历了从“社团活动化”走向“社团课程化”,成功申报了“十二五”立项课题《九年一贯制学校学生社团管理和实践研究》,江苏省“十三五”规划课题《中小学社团联盟研究》,编写了《小小石头大文章》《树叶沙沙响》《触摸科学》等25套社团校本教材,研制了华校“百团大战”社团课程开发实施指南、社团管理章程、社团评价体系等,在2017年9月,学校“聚智养品:区域学生社团活动平台建设”项目成功申报为江苏省品格提升工程项目。

  事业的基石就是热爱,因为热爱,所以深情,也才会有无怨无悔的投入和付出。朱小琴老师不知疲倦地在科学的世界里寻觅着、探索者、忙碌着、也收获着!没有豪言壮语的她,用奉献、坚守、创新点亮小学科学教育的世界!

(镇江市教育局选送)

责任编辑:陈路

相关新闻

  • [2022-01-04]
  • [2022-01-01]
  • [2022-01-04]
  • [2022-01-04]
  • [2022-01-04]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 法律声明 |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邮编:210036  

电话:86275776(报社相关),86275726(通联发行) 传真:025-86275721,86275777;凯发娱乐下载的技术支持:86381340。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20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凯发娱乐下载的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禁止转载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