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以来,王茂兰31年如一日,兢兢业业,踏踏实实地工作,担任班主任工作27年,其中16年带高三毕业班。“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在三尺讲台默默散发着自己的光和热。
爱心滋润——伟大的“教育爱”
鲁迅先生说得好,“教育是植根于爱的。”陶行知先生也说“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对学生有了爱,才会有强烈的责任心和事业心,才能打动学生的心灵,激发他们不断向上。
1997年,王茂兰的班上有位朱同学,开学没多久就生病了,住院半个月后,在家又休息一段时间。这期间,王老师常去朱同学看望他,并帮他补习功课。身体康复后,孩子家里决定让他留级,学校研究后也认为他拉下的课比较多,就同意了他家长的请求。但朱同学不愿意离开这个温暖有爱的集体,王茂兰老师对学生的关爱让他很难融入一个新的环境,到新班后,朱同学天天放学后来找王老师,要求回到原班上课,不想留级。就这样,孩子重新回到王老师的班级,王老师利用课余时间帮他补课,关心他的生活,鼓励他不断进步。经过努力,最后考上了镇江医学院。工作后,朱同学回顾自己的求学历程时深情地说道,“是王老师的关爱,激发了我认真学习、积极进取的欲望。”
还有一个2001届学生叫高利兵,来自延安。面对这个离家万里的学生,王老师常找他聊天,了解他的学习生活情况和心理。知道他家庭经济困难,到了换季的时候,王茂兰老师常常给高利兵买衣服;过年了,就把新衣服买好了让他带回家过年。每逢节假日,怕他因为想家觉得孤单,就带他回家吃饭,为了照顾他的心理感受,就把学校另一名延安学生杨保军一同带回家吃饭。其实,带他吃饭、给他买衣服,都是小事情,但孩子心里面觉得温暖了,就能够安心地在异地读书,而且会更加努力。高利兵同学在王老师的关心下,每一次考试都在班级名列前茅。
这样的例子还有一些,学生受到关心爱护后,就能够健康成长,奋发图强。“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这些学生的成功也给王老师的教育生涯带来许多喜悦,许多启发。
学生都知道王老师讲“理”有一套,他们都愿意听。其实“理”的背后是王老师浓浓的爱!是竭力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上的困难,是探望生病的学生,是倾听学生们诸如与家长的矛盾,与同学的隔阂等等,同学们早已把王老师当作知己……到现在为止,好多同学还和王老师保持着密切的联系,王老师也从“知心姐姐”成长为“资深知心姐姐”。
笑脸相随——无私的奉献精神
喜怒哀乐是人之常情,但王老师从不把不好的情绪带进班级、带进课堂。不因为自身原因影响教学工作,学生们永远看到的是王老师的灿烂的笑脸。
2005年,王老师已经连续多年担任高三班主任,高强度工作连轴转诱发高血压,引起脑梗塞,嘴巴歪斜,说话不清楚,短暂住院治疗,病情稍有好转,即刻回班上课,晚上去医院输液、治疗。2020年疫情期间,王老师一方面主动报名参加学校组织的抗疫工作,组织指向哪里,王老师就冲向哪里;一方面给学生上网课,坚持批改作业,网络上和学生互动交流,给孩子们鼓劲,消除孩子们的恐惧、焦虑。
2004年,她的父亲得了咽管瘤,脑部又有积液,压迫神经,经常有昏睡现象。在江都治疗一段时间,病情稍有稳定后转院到省人民医院继续治疗。在省人民医院经过8小时大手术后,随后又动了三次手术,但效果都不太明显,最后医生说他们能做的都做了,接下来更需要家属的精神治疗。也许女儿是爸爸的心头肉,有心灵感应,每次她去南京都能把昏睡了几天的父亲叫醒,跟父亲说话他都知道,但若有一段时间不去,他的病情又会加重。
但她作为一个班主任,全班57个家庭的希望都在她的身上,她又不能常去医院陪伴我的父亲,于是,她专门买了一个随身听,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把想和父亲说的话录在磁带上,在网上又下载了她父亲喜欢听的歌带到南京,让她妈妈定时放给她父亲听,这样,就像她在他身边一样。有一天晚自习前,她在办公室给妈妈打电话问父亲的状况,父亲当时正醒着,妈妈让爸爸跟她说话。爸爸说的是:“姑娘,我想你,来陪爸爸说说话。”她的泪水止不住地流下来,她真恨她自己没能尽到女儿的责任。晚自习时同学们见到的依然是笑容满面的王老师。
每当她在父亲面前,而父亲又清醒时,父亲跟她说的最多的话是:“回去安心工作,一定要把工作做好。”在南京住院期间,父亲曾不止一次地发生过危险,几次都是在晚上或夜里,每当她们赶到父亲的病床前,父亲的心情立即会好了许多,加上医生的精心治疗,父亲一次又一次战胜了死神。每当父亲病情稳定后,她会跟哥哥们打招呼,她要先回家上班。她跟先生商量,让他留下来悉心照料父亲,因为毕业班不能一天没有班主任。母亲送她从病房出来时,她看到母亲的眼神,她知道母亲是多么想她留下来啊,但她没有说出口,她忍着泪水,毅然跨上了开往江都的汽车。从南京开往江都的途中,她根本无心入眠,她的泪忍不住又流了出来,她在心里责备自己,她多想对妈妈说:“女儿何尝不知道您老的想法,又何尝不想留下来呢?”她只能在心里一遍遍地乞求上天保佑父亲能活下来,保佑他能康复!可她不能留在医院,因为课要上、班级工作要管理,她连夜赶到江都,但不管多迟,她都会在早晨6:50前出现在班级门口,给学生一个微笑。
她多次在办公室接到妈妈的电话,妈妈告诉她父亲的病情时,她的心情都会很差,有时甚至是泪流满面,但同时她知道她是一名教师,是一个班主任,她肩上的担子有多重,每当她走进教室前,她都会调整好自己的心情,调整好自己的状态,精神饱满地上好每一节课。从医院出来,她看到清晨第一道曙光时,就仿佛看到了全班同学殷切的目光,她一夜的疲劳会一扫而光。她虽然苦了累了,但她不会因为家里的事影响工作,影响学生的前途。这些年来,她做班主任的班级每年都被评为文明班级,在各级各类考试中成绩也非常突出。
学习相伴——精益求精的教学水平
俗话说,教师要有一桶水,才能分给学生一碗水。当今时代正是经济发展、知识爆炸的时代,即使教师有了一桶水,如果不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和补充新知识,那一桶水也会成为死水。
王老师爱学习,学生们都知道。“老王都在学,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学”是他们班的口头禅。她订阅了好几份杂志,杂志上的每一篇文章都认真地学习仔细地研究,对人家的经验、长处加以吸收。结合新课程改革,认真学习了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更新教学理念,改课堂教学模式,把教学的着力点放在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上。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同行是她最好的老师。她经常邀请其他老师来听她自己的课,给她提建议,使她在教学中减少失误;她也经常听其他老师的课,从中吸取营养。
在认真学习的基础上,她还利用业余时间对教育、教学进行研究,写出了一些凝聚了自己教学体验的论文,其中有8篇论文在省市级报刊上公开发表,另外参与编写了《必胜数学》系列丛书,该书已由中国少儿出版社出版。“其身正,不令而行”,由于她的勤奋好学,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比较高,有的学生甚至把她当作了竞争的对手。总之,在她任教的班级中,学习是师生的共同选择。
真爱无悔,为了学生的成长,她做了一个人民教师应该做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