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发娱乐下载

| 关于凯发娱乐下载

标题 全文

凯发娱乐下载首页 >

为居民提供“家门口的学习圈”-凯发娱乐下载

作者:任素梅 发布时间:2022-09-23 来源: 江苏教育报

党的十八大以来,江苏大力发展终身教育,努力构建机会更加均等、方式更加灵活、资源更加丰富、学习更加便捷、具有江苏特点的终身教育体系——

为居民提供“家门口的学习圈”

  ■本报记者 任素梅

  “社区教育是面向社会、面向人人实施终身教育的主要形式,是建立健全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全民终身学习,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基本途径和关键支撑。”9月22日,省教育厅召开新闻发布会,围绕“终身教育”这一话题,着重介绍近十年来江苏社区教育改革发展的成效经验。省教育厅副厅长曹玉梅在会上表示,大力发展终身教育,已成为江苏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体现江苏教育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特征。

  党的十八大以来,省教育厅及各地教育部门有力有序推动江苏社区教育“标准化”“规范化”“数字化”“品牌化”建设,打通了终身教育“最后一公里”,为社区居民提供了“家门口的学习圈”。十年来,江苏社区教育工作体系不断夯实巩固,社区教育的相关制度及保障措施逐步完善,社区教育品牌效应日益凸显,基本形成了以社区教育为着力点,校内与校外、学历与非学历、职前与职后、线上与线下纵横交错、贯通衔接的终身教育体系。

  顶层设计、完善网络——

  多层面强化终身教育保障

  日前,丹阳市皇塘镇社区教育中心集中举办了两场“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专项培训,让老年居民更好地融入智能化生活。近年来,丹阳市大力构建全民终身学习体系,将社区教育资金纳入财政预算,每年拨款375万余元专项用于完善社区教育软硬件设施,目前已建成1所开放大学、1所老年大学、12所镇(区、街道)社区教育中心和204个村(社区)居民学校。

  在江苏,形成覆盖城乡的社区教育体系不只有丹阳。党的十八大以来,江苏各级政府将发展社区教育纳入教育发展整体规划,各地教育部门主动协同、推进社区教育工作。十年来,全省共建成各级开放大学73所、县(市、区)社区学院103所、乡镇(街道)社区教育中心1260所、村(社区)居民学校(老年学校)一万余所,形成了“以江苏开放大学为龙头,各级开放大学(社区大学)和社区学院为骨干,社区教育中心和居民学校为主体”的五级社区教育办学体系,全省95%的乡镇(街道)已建成标准化社区教育中心。

  与此同时,江苏社区教育的保障体系也趋于完善。“十三五”期间,省教育厅等11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社区教育的实施意见》等文件,明确县(市、区)财政按常住人口每年人均不低于4元的标准安排社区教育经费;制定了社区教育教师职称(职务)评聘条件和评聘办法,在中小学和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称系列中,单独设立社区教育学科组,明确社区教育中心按照不低于常住人口万分之一点五的比例配备专职教师;建立了社区教育督导监测、考核评价制度,把社区教育列入县级政府教育工作年度考核和各地区推进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每天傍晚,常州市金坛区金城镇长竹埂村委会村干部吴敏都会打开电脑聆听“江苏学习在线”课堂,并认真做笔记。而江苏开放大学的一名“老年大学生”胡安南从企业退休后,一有时间便上网登录该校课程资源网“点石网”,在网上学习《行书技法》课程。“网络给学习者带来了广阔天地。”胡安南说。

  近年来,江苏注重发挥信息技术优势,大力发展“互联网 社区教育”,积极建设数字化网络化终身学习服务平台。省、市、县(市、区)普遍建成了“学习在线”网站,纵向融通组建联盟网站80家,并配套开发移动app、微信公众号和服务号,方便居民在线学习。目前,“江苏学习在线”网站已开放各类视频学习资源5万多个、课程3200门,网站注册用户达170余万,总访问量达3500万人次。

  2013年,我省依托江苏开放大学启动“江苏省终身教育学分银行”,凡是省内常住居民,都可向学分银行申请开设学分账户,进行网络在线或实体化课程学习。学习获得的学分,可在各类学历教育互通。目前,学分银行已存入用户数超过250万,用户学习成果2000多万条。

  丰富课程、强化师资——

  多渠道扩大终身教育资源

  9月19日,在做好疫情防控各项工作的前提下,苏州市老年大学正式开学。当天,校园内各个教学楼已有不少“银发大学生”在认真听课。“本学期,除了舞蹈课,还有声乐戏曲、养生健身、生活艺术、人文与社会等大大小小300多门课程,全方位服务老年人的需要。”该校教师石小颖告诉记者,随着摄影的普及,电脑课和数码照片处理技术课程成了老年大学里的热门课程。

  十年来,江苏不断加强社区教育课程体系化、规范化建设,持续开发建设了一批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社区课程,较好地满足了社区居民多样化学习需求。如苏州开发了400多本教材,特色课程300余门;镇江开发特色课程1017门,编写社区教育读本教材300多本。

  为多渠道扩大终身教育资源,省社会教育指导服务中心组织编制《江苏省社区教育课程建设规范(试行)》《江苏省社区教育通用型课程分类标准(试行)及指导大纲》,构建5个大类23个子类的社区教育课程体系,编写了近100门社区教育课程大纲,制作“江苏文化名片”8个系列30余门课程。省教育厅持续开发建设了省级老年教育学习资源库42个,包含健康养生、文化艺术等老年教育数字课程视频近6000个。

  暑假期间,淮安市洪泽区首届“能者为师”社区教育教师技能区级大赛决赛在洪泽开放大学举办。决赛重点考察选手以社区居民为主要对象,开展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活动策划的能力,旨在选拔社区教育的专兼职教师、志愿者、社会组织者等具有一技之长的优秀人员,储备一批服务社区居民的教育领军人物。

  高素质的社区教育队伍是社区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十年来,江苏积极培育一支专职人员为骨干、兼职人员为主体、社区志愿者为主要力量的社区教育教师和管理员队伍。同时,高度重视社区教师培训,省级层面实现了每5年一周期的社区教师和管理员全员轮训,各地在做好常规培训的同时还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教师培训活动,有效提升了社区教育队伍能力和水平。

  如今,随着越来越多高校教师、在校学生以及各行各业的能工巧匠、行业专家、退休教师成为兼职社区教师和志愿者,江苏社区教育师资队伍得到了不断充实壮大。据统计,我省社区教育专职教师数由2012年占人口比不足万分之一增长到目前的万分之一点六,全省兼职教师数已超过5万人,是专职教师的4倍多;社区教育志愿者人数近500万人,约占全省人口的5.8%。

  打造品牌、赋能社区——

  多领域提高终身教育服务

  “经过培训,现在服务员的服务水平大大提升了,对我们民宿的经营帮助很大”“我们农民的收入增加了,游客的满意度也提升了,旅游业越来越兴旺了”……从2018年开始,溧阳市不断推动旅游大镇与职业院校合作办学,在该市戴埠镇开办的南山景区农家乐旅游服务从业人员能力提升班,广受当地农民好评。经过几年的发展,该市率先走出了一条社区教育助力乡村旅游的发展之路。

  十年来,全省各地依托社区教育,广泛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培训活动,努力促进居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我省建成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区县15个、高水平农科教结合富民示范基地55个、教育服务“三农”高水平基地104个,全省面向农民开展的各类技术技能培训已超过500万人次/年;为社区就业困难居民提供“菜单定制式”就业创业培训,培训量由2012年的180万人次/年上升至目前的超过3000万人次/年。

  江苏社区教育除助力乡村振兴战略之外,还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多领域提高终身教育服务水平。“十三五”期间,我省编制《加快发展老年教育行动计划》,大力推进老年大学建设,全省已实现每个设区市至少建有3所老年大学,90%以上的县(市)建有1所老年大学;实施“智慧助老、赋能银铃”社区教育专项行动,开展老年智能技术专项培训;支持开放大学与地方养老中心联合建设“养教联动”示范基地7家,将老年教育送进养老机构、养老社区。目前,全省经常性参与教育活动的老年人占老年人口总数比例达23%以上。

  “在常州,‘把学习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理念已深入人心,终身教育成效显著,全民终身学习蔚然成风。”本次发布会上,常州市委教育工委书记梅向东介绍说,十年来,全国终身学习品牌“龙城讲坛”举办200多场讲座,是常州人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每月推出“常州公开课”,以家庭教育、市民素质提升为主课程,出现一票难求的听课盛况;“科学家教社区行”每年巡讲近百场,深受孩子和家长热捧;常州市民自主创立的“小巷讲坛”,成为全国学习的典型;2018年开始建设的新型智慧图书馆“秋白书苑”,已布局35家,成为“网红”学习地。

  十年来,江苏社区教育积极主动服务江苏经济社会发展,赋能社区治理现代化,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全省共建成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12个(占全国10%)、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16个(占全国12.4%)、省级社区教育示范区72个、建成省级社区教育特色品牌106个,长三角社区教育品牌32个、长三角终身学习体验基地13个;共有48个社区教育品牌被选树为“全国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宣传典型,5个入选全国“最受百姓喜爱的终身学习品牌”,269个社区教育品牌被选树为省级“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宣传典型;48人被评为全国“百姓学习之星”,5人获得全国“事迹特别感人的百姓学习之星”。

  “未来社会是终身学习的社会,我们将致力推进全省社区教育高质量发展,为打造开放融通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实现‘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做出新的贡献。”曹玉梅表示。

常州开放大学“智能生活”社区教育特色项目工作室送教进社区,服务社区老年人智能手机应用。

镇江市老年大学常年开展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普及培训。

责任编辑:李朋飞

为居民提供“家门口的学习圈”
发布时间:2022-09-23   
来       源:江苏教育报  
作       者:任素梅

党的十八大以来,江苏大力发展终身教育,努力构建机会更加均等、方式更加灵活、资源更加丰富、学习更加便捷、具有江苏特点的终身教育体系——

为居民提供“家门口的学习圈”

  ■本报记者 任素梅

  “社区教育是面向社会、面向人人实施终身教育的主要形式,是建立健全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全民终身学习,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基本途径和关键支撑。”9月22日,省教育厅召开新闻发布会,围绕“终身教育”这一话题,着重介绍近十年来江苏社区教育改革发展的成效经验。省教育厅副厅长曹玉梅在会上表示,大力发展终身教育,已成为江苏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体现江苏教育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特征。

  党的十八大以来,省教育厅及各地教育部门有力有序推动江苏社区教育“标准化”“规范化”“数字化”“品牌化”建设,打通了终身教育“最后一公里”,为社区居民提供了“家门口的学习圈”。十年来,江苏社区教育工作体系不断夯实巩固,社区教育的相关制度及保障措施逐步完善,社区教育品牌效应日益凸显,基本形成了以社区教育为着力点,校内与校外、学历与非学历、职前与职后、线上与线下纵横交错、贯通衔接的终身教育体系。

  顶层设计、完善网络——

  多层面强化终身教育保障

  日前,丹阳市皇塘镇社区教育中心集中举办了两场“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专项培训,让老年居民更好地融入智能化生活。近年来,丹阳市大力构建全民终身学习体系,将社区教育资金纳入财政预算,每年拨款375万余元专项用于完善社区教育软硬件设施,目前已建成1所开放大学、1所老年大学、12所镇(区、街道)社区教育中心和204个村(社区)居民学校。

  在江苏,形成覆盖城乡的社区教育体系不只有丹阳。党的十八大以来,江苏各级政府将发展社区教育纳入教育发展整体规划,各地教育部门主动协同、推进社区教育工作。十年来,全省共建成各级开放大学73所、县(市、区)社区学院103所、乡镇(街道)社区教育中心1260所、村(社区)居民学校(老年学校)一万余所,形成了“以江苏开放大学为龙头,各级开放大学(社区大学)和社区学院为骨干,社区教育中心和居民学校为主体”的五级社区教育办学体系,全省95%的乡镇(街道)已建成标准化社区教育中心。

  与此同时,江苏社区教育的保障体系也趋于完善。“十三五”期间,省教育厅等11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社区教育的实施意见》等文件,明确县(市、区)财政按常住人口每年人均不低于4元的标准安排社区教育经费;制定了社区教育教师职称(职务)评聘条件和评聘办法,在中小学和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称系列中,单独设立社区教育学科组,明确社区教育中心按照不低于常住人口万分之一点五的比例配备专职教师;建立了社区教育督导监测、考核评价制度,把社区教育列入县级政府教育工作年度考核和各地区推进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每天傍晚,常州市金坛区金城镇长竹埂村委会村干部吴敏都会打开电脑聆听“江苏学习在线”课堂,并认真做笔记。而江苏开放大学的一名“老年大学生”胡安南从企业退休后,一有时间便上网登录该校课程资源网“点石网”,在网上学习《行书技法》课程。“网络给学习者带来了广阔天地。”胡安南说。

  近年来,江苏注重发挥信息技术优势,大力发展“互联网 社区教育”,积极建设数字化网络化终身学习服务平台。省、市、县(市、区)普遍建成了“学习在线”网站,纵向融通组建联盟网站80家,并配套开发移动app、微信公众号和服务号,方便居民在线学习。目前,“江苏学习在线”网站已开放各类视频学习资源5万多个、课程3200门,网站注册用户达170余万,总访问量达3500万人次。

  2013年,我省依托江苏开放大学启动“江苏省终身教育学分银行”,凡是省内常住居民,都可向学分银行申请开设学分账户,进行网络在线或实体化课程学习。学习获得的学分,可在各类学历教育互通。目前,学分银行已存入用户数超过250万,用户学习成果2000多万条。

  丰富课程、强化师资——

  多渠道扩大终身教育资源

  9月19日,在做好疫情防控各项工作的前提下,苏州市老年大学正式开学。当天,校园内各个教学楼已有不少“银发大学生”在认真听课。“本学期,除了舞蹈课,还有声乐戏曲、养生健身、生活艺术、人文与社会等大大小小300多门课程,全方位服务老年人的需要。”该校教师石小颖告诉记者,随着摄影的普及,电脑课和数码照片处理技术课程成了老年大学里的热门课程。

  十年来,江苏不断加强社区教育课程体系化、规范化建设,持续开发建设了一批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社区课程,较好地满足了社区居民多样化学习需求。如苏州开发了400多本教材,特色课程300余门;镇江开发特色课程1017门,编写社区教育读本教材300多本。

  为多渠道扩大终身教育资源,省社会教育指导服务中心组织编制《江苏省社区教育课程建设规范(试行)》《江苏省社区教育通用型课程分类标准(试行)及指导大纲》,构建5个大类23个子类的社区教育课程体系,编写了近100门社区教育课程大纲,制作“江苏文化名片”8个系列30余门课程。省教育厅持续开发建设了省级老年教育学习资源库42个,包含健康养生、文化艺术等老年教育数字课程视频近6000个。

  暑假期间,淮安市洪泽区首届“能者为师”社区教育教师技能区级大赛决赛在洪泽开放大学举办。决赛重点考察选手以社区居民为主要对象,开展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活动策划的能力,旨在选拔社区教育的专兼职教师、志愿者、社会组织者等具有一技之长的优秀人员,储备一批服务社区居民的教育领军人物。

  高素质的社区教育队伍是社区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十年来,江苏积极培育一支专职人员为骨干、兼职人员为主体、社区志愿者为主要力量的社区教育教师和管理员队伍。同时,高度重视社区教师培训,省级层面实现了每5年一周期的社区教师和管理员全员轮训,各地在做好常规培训的同时还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教师培训活动,有效提升了社区教育队伍能力和水平。

  如今,随着越来越多高校教师、在校学生以及各行各业的能工巧匠、行业专家、退休教师成为兼职社区教师和志愿者,江苏社区教育师资队伍得到了不断充实壮大。据统计,我省社区教育专职教师数由2012年占人口比不足万分之一增长到目前的万分之一点六,全省兼职教师数已超过5万人,是专职教师的4倍多;社区教育志愿者人数近500万人,约占全省人口的5.8%。

  打造品牌、赋能社区——

  多领域提高终身教育服务

  “经过培训,现在服务员的服务水平大大提升了,对我们民宿的经营帮助很大”“我们农民的收入增加了,游客的满意度也提升了,旅游业越来越兴旺了”……从2018年开始,溧阳市不断推动旅游大镇与职业院校合作办学,在该市戴埠镇开办的南山景区农家乐旅游服务从业人员能力提升班,广受当地农民好评。经过几年的发展,该市率先走出了一条社区教育助力乡村旅游的发展之路。

  十年来,全省各地依托社区教育,广泛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培训活动,努力促进居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我省建成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区县15个、高水平农科教结合富民示范基地55个、教育服务“三农”高水平基地104个,全省面向农民开展的各类技术技能培训已超过500万人次/年;为社区就业困难居民提供“菜单定制式”就业创业培训,培训量由2012年的180万人次/年上升至目前的超过3000万人次/年。

  江苏社区教育除助力乡村振兴战略之外,还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多领域提高终身教育服务水平。“十三五”期间,我省编制《加快发展老年教育行动计划》,大力推进老年大学建设,全省已实现每个设区市至少建有3所老年大学,90%以上的县(市)建有1所老年大学;实施“智慧助老、赋能银铃”社区教育专项行动,开展老年智能技术专项培训;支持开放大学与地方养老中心联合建设“养教联动”示范基地7家,将老年教育送进养老机构、养老社区。目前,全省经常性参与教育活动的老年人占老年人口总数比例达23%以上。

  “在常州,‘把学习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理念已深入人心,终身教育成效显著,全民终身学习蔚然成风。”本次发布会上,常州市委教育工委书记梅向东介绍说,十年来,全国终身学习品牌“龙城讲坛”举办200多场讲座,是常州人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每月推出“常州公开课”,以家庭教育、市民素质提升为主课程,出现一票难求的听课盛况;“科学家教社区行”每年巡讲近百场,深受孩子和家长热捧;常州市民自主创立的“小巷讲坛”,成为全国学习的典型;2018年开始建设的新型智慧图书馆“秋白书苑”,已布局35家,成为“网红”学习地。

  十年来,江苏社区教育积极主动服务江苏经济社会发展,赋能社区治理现代化,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全省共建成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12个(占全国10%)、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16个(占全国12.4%)、省级社区教育示范区72个、建成省级社区教育特色品牌106个,长三角社区教育品牌32个、长三角终身学习体验基地13个;共有48个社区教育品牌被选树为“全国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宣传典型,5个入选全国“最受百姓喜爱的终身学习品牌”,269个社区教育品牌被选树为省级“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宣传典型;48人被评为全国“百姓学习之星”,5人获得全国“事迹特别感人的百姓学习之星”。

  “未来社会是终身学习的社会,我们将致力推进全省社区教育高质量发展,为打造开放融通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实现‘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做出新的贡献。”曹玉梅表示。

常州开放大学“智能生活”社区教育特色项目工作室送教进社区,服务社区老年人智能手机应用。

镇江市老年大学常年开展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普及培训。

责任编辑:李朋飞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