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发娱乐下载

| 关于凯发娱乐下载

标题 全文

凯发娱乐下载首页 >

“三好”促更好-凯发娱乐下载

作者:李大林 王小亮 发布时间:2022-07-08 来源: 江苏教育报

近年来,徐州市以教育高质量发展为追求,通过创新实施“彭城三好”工程,全力打造良好教育生态——

“三好”促更好

  ■本报记者 李大林 见习记者 王小亮

  “要教育好孩子,必须先了解他们的内心。”这是徐州市未成年人成长指导中心首席咨询师、徐州市青年路小学教育集团专职心理教师黄蕾一直秉承的理念。20多年前,黄蕾从语文教师转岗做心理教师,最初有些人不太理解,认为她“不务正业”。如今,作为专职心理教师,她每周要上十几节课,课余时间也不断有学生和家长走进她的心理工作室,寻求指导和帮助,她因此成为全市知名的青少年心理治疗专家和家庭教育专家。

  “教育关系千家万户,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精神,充分发挥学校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形成家校社育人合力,营造教育改革发展的良好生态,我们通过创新实施‘彭城好课堂、好老师、好爸妈’工程,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着力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徐州市教育局局长石启红告诉记者,通过扎实推进、深入实施,目前全市已形成了家校同频共振、合力育人的浓厚氛围,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升,在该市最具幸福感城市100多项测评指标中,教育满意度排名第一。

  打造家校社协同育人新格局

  “家校合力给学校发展带来了无穷动力”。近日,记者走进徐州市第三十四中学附属小学采访,该校校长胡新龙深有感触地说。

  徐州市三十四中附小成立于2017年,是徐州市泉山区政府撤并原太山小学后,与徐州市教育局整合教育资源成立的一所新校。短短5年时间,这所学校的教育教学面貌焕然一新,成了当地群众心目中的优质学校。

  胡新龙告诉记者,家校共育是促进学校健康发展的重要推手之一。建校之初,该校就专门设立了家委会办公室,家委会负责人常态化在校办公。校园安全、食品卫生、社会实践等事项均由家委会负责,家委会全方位、多角度参与学生的“育”“衣”“食”“行”。2021年,该校开展了为期一年的家长代表进校园活动,每天均有两名家长代表参与全天的校园生活。为进一步畅通联络途径,该校校领导及各年级负责人的手机号码和办公电话,都向所有家长公布。在泉山区教育局组织的2021年度第三方评测中,三十四中附小的家长满意度高达99.29%。

  为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在青少年儿童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2020年,徐州市教育局出台《徐州市“彭城好爸妈”成长工程实施意见》,建立教育、关工委等多部门共同参加的家庭教育联席会议,推进“全国家校社共育实践区”建设,完善家庭教育工作机制,拓展家庭教育渠道,积极营造家校同频共振、合力育人的浓厚氛围。

  同时,该市还积极探索家长“持证上岗”制度,建成家长学校学习平台,打造丰富的课程体系。围绕生命教育、学业引领、身心成长、品德培养、习惯养成、法制教育、亲子关系、家校合作、家训家风等主题,在市、县、校等层面组织研讨会、培训会,对每年完成20课时学习的家长颁发“彭城好爸妈”课程结业证;对连续3年获得结业证的家长颁发学习型家长荣誉证;对长期坚持学习、积极配合学校教育、在教育子女成长中表现突出的家庭,授予“科学家教示范岗”称号,目前全市已有100余万名家长参与活动。

  “在推进全国家校社共育实践区建设过程中,我们还进一步强化中小学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建设,在‘徐州德育’app开辟‘彭城好爸妈’学习专栏,面向全市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德育干部、心理健康教师、班主任等群体,开展家庭教育师资培训等。”徐州市教育局新教育办公室工作人员朱慕勇告诉记者,目前全市已创建家校社共育试点校209所,获批全国“家校共育”数字化试验区6个、试点校160所,“徐州德育”注册用户达32万。接下来,该市还将通过举办100名“彭城好爸妈”家教故事巡讲、1000个最感人家庭教育案例、1万家最美家风展示等活动,让“家长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的理念深入人心。

  探索教师专业发展新机制

  “教育孩子与引导家长是一个道理,都要因材施教。家校合力增强了,也能助力好课堂建设、好教师成长。”徐州市师范学校第一附属小学校长辛跃武说。

  作为徐州市主城区的一所有着90余年办学历史的学校,徐师一附小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有着深厚底蕴。1992年,该校制订了教师队伍建设的“五人目标”,即热爱教育,做素质教育的明白人;热爱学校,做会管理的主人;热爱钻研,做业务精湛的能人;热爱学习,做知识渊博的文人;热爱生活,做昂扬进取的强人。以学科育人、综合育人为方向,从师德塑魂、业务发展、团队建设等方面,搭建教师专业成长的阶梯,打造教师成长生态圈,形成了从优秀“教师个体”到“核心团队”,再到“整体队伍”发展教师发展模式。

  “教学相长是真理,‘彭城三好’工程不仅让家校共育工作上了一个台阶,对教师的专业成长也有推动。”辛跃武告诉记者,该校四(1)班的家委会能力很强,通过这几年家委会与班主任的良性互动,这个班的凝聚力、班级管理、德育工作都有了显著提升,班主任黄老师还在去年的全市班主任技能大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

  “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在‘彭城三好’工程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始终把‘好教师’培养作为关键环节来抓。”徐州市教师发展学院院长王芳说。为优化教师培养体系,该市通过创新实施“青年良师、带头优师、领军名师”的“三师工程”,为新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和专业发展厘清路径。强化“培养 使用”的导向,对“三师”实行目标管理、每年考核,把上示范课、送课下乡、青蓝结对成果作为年度考核硬指标,辐射带动更广泛的教师群体。

  作为全省教育体量最大的设区市,徐州市还创新师德评价办法,在中小学毕业年级中开展“心中的恩师”评选,由毕业生综合评价出对自己产生积极影响的先进教师典型,实现“师德好不好,学生说了算”,并在评选基础上强化结果运用,作为各级师德表彰的主要依据,每名教师参加职称评审需要提供近5年的师德师风考核表、学生满意度测试表,对师德师风考核不合格或学生满意度测评低于85%的申报人员一票否决。近三年,全市先后由学生选出“心中的恩师”7461人,并在此基础上遴选出“彭城恩师”580人,组建“彭城恩师”事迹宣讲团,组织了1000余场师德报告会,为教师队伍提供榜样示范。

  为激发教师专业发展能动性,徐州市在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政策过程中,积极破除职称评审唯论文、唯学历化倾向,强化“上好课就是好老师”的导向。如从2019年起取消论文作为申报职称必要条件的限制,降低论文在量化评分中的占比,提升教学实绩在量化评分体系中的占比,将申报人员承担的教学工作量、教学质量考核情况作为职称评审的重要因素;担任班主任年限每超过1年、职称评审多加1分;将乡村教师单列一组分学科评审,乡村连续任教满30年且申报当年距离法定退休年龄不满5年的二级教师直接认定为一级,乡村小学教师兼任学科业绩成果同等互认等。

  政策推动,动力内生。在新体制机制的推动下,新沂市草桥镇周嘴中心小学数学教师杜厚娴脱颖而出。扎根乡村25年,在她的数学课堂上,总能找寻到和乡村有关的数学元素,这大大激发了农村孩子的学习热情。2018年,她获评省特级教师,2021年入选“苏教名家”培养对象,并组建了杜厚娴乡村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以教、研、学一体化,带动更多乡村教师共同发展。

  搭建学生生命绽放的舞台

  在徐州市第三中学的一节数学课上,学生们托腮沉思、凝神聆听,授课教师点拨恰到好处、追问单刀直入、归纳精准到位,解读、展示、质疑、互动,整个课堂精彩纷呈,学生热情高涨。

  “这是我校落实‘彭城三好’工程探索出的‘六步导学’课堂教学模式,其目的是为了营造一种主动参与、合作互动、和谐生动的课堂教学氛围,实现学生自主发展、多元发展和个性化发展,促进师生共同成长。”该校校长支乾锋说。

  新沂市高流中学的课堂同样精彩。任课教师一声令下,学生们6人一组,展开热烈讨论。约5分钟后,他们各自找到搭档,又开始新一轮的选题、研题……整个课堂活泼、高效,学生主动性强、参与面广。像这样的课堂教学在该校已经成为常态,经过数年的实践探索,高流中学的办学质量节节攀升,家长满意度、社会认可度和学校的发展态势也越来越好。

  “追求以生为本的自主课堂,不仅是在知识传授上‘点化’学生,更重要的是要‘点燃’他们的学习激情,从而启迪思维、发展个性,实现主动成长。”徐州市教育局副局长吴启龙说。为引导教师把精力倾注在课堂上,向45分钟要质量,在“彭城三好”工程实施过程中,徐州市还积极开展“树立六精理念、帮扶美好前程”教学行动,引导学校做到精准分析、精准定位、精准服务、精准教学、精准补差、精准评价,推动教学挖潜提质。

  一所学校、十几个班级改变起来相对容易,全市2400多所学校如何有效推进?为强化课堂常态化管理,徐州市自主研发了基于网络技术的“智能巡课系统”,市、区教研员根据课程表,线上“走校”“走班”,选择任意学校任意班级,开展网上巡课活动,了解教师教学状态和学生学习情况,发挥教学“体检单”的作用。该市还通过开展全员教研能力提升行动,聚焦教师教研能力培养,引导教师围绕好课堂要素构成,用心研究学生、研究教材、研究教法,提高教学效果。在此基础上,强化“一把手”抓质量的意识,启动“抓质量、千校行”活动,市、县两级教育行政部门牵头,对薄弱学校和偏远农村学校把脉问诊、综合视导,促进其教研能力整体提升。

  此外,徐州市还通过“中小学教材使用跟踪监测与质量提升”“深度学习教学改进”“初中综合素质评价”等项目,引领教师转变教育教学理念和行为。如今,全市10余万名教师普遍从研究如何“教”转变到研究如何“学”,从关注学科知识转变到关注学科活动,课堂教学方式、教育教学质量、群众对教育满意度等指标均显著提高。

  “今后,我们将继续锚定教育高质量发展目标不动摇,通过打造优质多样、充满活力、人民满意的一流教育,提升教育强市和区域教育中心建设水平,为推进徐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支撑。”石启红说。

 

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学校师生开展手工制作。

 

徐州市解放路小学学生为“心中的恩师”评选投票。

 

徐州市新元中学学生在江苏省徐州未成年人社会实践基地参加“厨艺工坊创意秀”实践活动。

责任编辑:李朋飞

“三好”促更好
发布时间:2022-07-08   
来       源:江苏教育报  
作       者:李大林 王小亮

近年来,徐州市以教育高质量发展为追求,通过创新实施“彭城三好”工程,全力打造良好教育生态——

“三好”促更好

  ■本报记者 李大林 见习记者 王小亮

  “要教育好孩子,必须先了解他们的内心。”这是徐州市未成年人成长指导中心首席咨询师、徐州市青年路小学教育集团专职心理教师黄蕾一直秉承的理念。20多年前,黄蕾从语文教师转岗做心理教师,最初有些人不太理解,认为她“不务正业”。如今,作为专职心理教师,她每周要上十几节课,课余时间也不断有学生和家长走进她的心理工作室,寻求指导和帮助,她因此成为全市知名的青少年心理治疗专家和家庭教育专家。

  “教育关系千家万户,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精神,充分发挥学校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形成家校社育人合力,营造教育改革发展的良好生态,我们通过创新实施‘彭城好课堂、好老师、好爸妈’工程,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着力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徐州市教育局局长石启红告诉记者,通过扎实推进、深入实施,目前全市已形成了家校同频共振、合力育人的浓厚氛围,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升,在该市最具幸福感城市100多项测评指标中,教育满意度排名第一。

  打造家校社协同育人新格局

  “家校合力给学校发展带来了无穷动力”。近日,记者走进徐州市第三十四中学附属小学采访,该校校长胡新龙深有感触地说。

  徐州市三十四中附小成立于2017年,是徐州市泉山区政府撤并原太山小学后,与徐州市教育局整合教育资源成立的一所新校。短短5年时间,这所学校的教育教学面貌焕然一新,成了当地群众心目中的优质学校。

  胡新龙告诉记者,家校共育是促进学校健康发展的重要推手之一。建校之初,该校就专门设立了家委会办公室,家委会负责人常态化在校办公。校园安全、食品卫生、社会实践等事项均由家委会负责,家委会全方位、多角度参与学生的“育”“衣”“食”“行”。2021年,该校开展了为期一年的家长代表进校园活动,每天均有两名家长代表参与全天的校园生活。为进一步畅通联络途径,该校校领导及各年级负责人的手机号码和办公电话,都向所有家长公布。在泉山区教育局组织的2021年度第三方评测中,三十四中附小的家长满意度高达99.29%。

  为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在青少年儿童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2020年,徐州市教育局出台《徐州市“彭城好爸妈”成长工程实施意见》,建立教育、关工委等多部门共同参加的家庭教育联席会议,推进“全国家校社共育实践区”建设,完善家庭教育工作机制,拓展家庭教育渠道,积极营造家校同频共振、合力育人的浓厚氛围。

  同时,该市还积极探索家长“持证上岗”制度,建成家长学校学习平台,打造丰富的课程体系。围绕生命教育、学业引领、身心成长、品德培养、习惯养成、法制教育、亲子关系、家校合作、家训家风等主题,在市、县、校等层面组织研讨会、培训会,对每年完成20课时学习的家长颁发“彭城好爸妈”课程结业证;对连续3年获得结业证的家长颁发学习型家长荣誉证;对长期坚持学习、积极配合学校教育、在教育子女成长中表现突出的家庭,授予“科学家教示范岗”称号,目前全市已有100余万名家长参与活动。

  “在推进全国家校社共育实践区建设过程中,我们还进一步强化中小学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建设,在‘徐州德育’app开辟‘彭城好爸妈’学习专栏,面向全市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德育干部、心理健康教师、班主任等群体,开展家庭教育师资培训等。”徐州市教育局新教育办公室工作人员朱慕勇告诉记者,目前全市已创建家校社共育试点校209所,获批全国“家校共育”数字化试验区6个、试点校160所,“徐州德育”注册用户达32万。接下来,该市还将通过举办100名“彭城好爸妈”家教故事巡讲、1000个最感人家庭教育案例、1万家最美家风展示等活动,让“家长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的理念深入人心。

  探索教师专业发展新机制

  “教育孩子与引导家长是一个道理,都要因材施教。家校合力增强了,也能助力好课堂建设、好教师成长。”徐州市师范学校第一附属小学校长辛跃武说。

  作为徐州市主城区的一所有着90余年办学历史的学校,徐师一附小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有着深厚底蕴。1992年,该校制订了教师队伍建设的“五人目标”,即热爱教育,做素质教育的明白人;热爱学校,做会管理的主人;热爱钻研,做业务精湛的能人;热爱学习,做知识渊博的文人;热爱生活,做昂扬进取的强人。以学科育人、综合育人为方向,从师德塑魂、业务发展、团队建设等方面,搭建教师专业成长的阶梯,打造教师成长生态圈,形成了从优秀“教师个体”到“核心团队”,再到“整体队伍”发展教师发展模式。

  “教学相长是真理,‘彭城三好’工程不仅让家校共育工作上了一个台阶,对教师的专业成长也有推动。”辛跃武告诉记者,该校四(1)班的家委会能力很强,通过这几年家委会与班主任的良性互动,这个班的凝聚力、班级管理、德育工作都有了显著提升,班主任黄老师还在去年的全市班主任技能大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

  “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在‘彭城三好’工程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始终把‘好教师’培养作为关键环节来抓。”徐州市教师发展学院院长王芳说。为优化教师培养体系,该市通过创新实施“青年良师、带头优师、领军名师”的“三师工程”,为新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和专业发展厘清路径。强化“培养 使用”的导向,对“三师”实行目标管理、每年考核,把上示范课、送课下乡、青蓝结对成果作为年度考核硬指标,辐射带动更广泛的教师群体。

  作为全省教育体量最大的设区市,徐州市还创新师德评价办法,在中小学毕业年级中开展“心中的恩师”评选,由毕业生综合评价出对自己产生积极影响的先进教师典型,实现“师德好不好,学生说了算”,并在评选基础上强化结果运用,作为各级师德表彰的主要依据,每名教师参加职称评审需要提供近5年的师德师风考核表、学生满意度测试表,对师德师风考核不合格或学生满意度测评低于85%的申报人员一票否决。近三年,全市先后由学生选出“心中的恩师”7461人,并在此基础上遴选出“彭城恩师”580人,组建“彭城恩师”事迹宣讲团,组织了1000余场师德报告会,为教师队伍提供榜样示范。

  为激发教师专业发展能动性,徐州市在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政策过程中,积极破除职称评审唯论文、唯学历化倾向,强化“上好课就是好老师”的导向。如从2019年起取消论文作为申报职称必要条件的限制,降低论文在量化评分中的占比,提升教学实绩在量化评分体系中的占比,将申报人员承担的教学工作量、教学质量考核情况作为职称评审的重要因素;担任班主任年限每超过1年、职称评审多加1分;将乡村教师单列一组分学科评审,乡村连续任教满30年且申报当年距离法定退休年龄不满5年的二级教师直接认定为一级,乡村小学教师兼任学科业绩成果同等互认等。

  政策推动,动力内生。在新体制机制的推动下,新沂市草桥镇周嘴中心小学数学教师杜厚娴脱颖而出。扎根乡村25年,在她的数学课堂上,总能找寻到和乡村有关的数学元素,这大大激发了农村孩子的学习热情。2018年,她获评省特级教师,2021年入选“苏教名家”培养对象,并组建了杜厚娴乡村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以教、研、学一体化,带动更多乡村教师共同发展。

  搭建学生生命绽放的舞台

  在徐州市第三中学的一节数学课上,学生们托腮沉思、凝神聆听,授课教师点拨恰到好处、追问单刀直入、归纳精准到位,解读、展示、质疑、互动,整个课堂精彩纷呈,学生热情高涨。

  “这是我校落实‘彭城三好’工程探索出的‘六步导学’课堂教学模式,其目的是为了营造一种主动参与、合作互动、和谐生动的课堂教学氛围,实现学生自主发展、多元发展和个性化发展,促进师生共同成长。”该校校长支乾锋说。

  新沂市高流中学的课堂同样精彩。任课教师一声令下,学生们6人一组,展开热烈讨论。约5分钟后,他们各自找到搭档,又开始新一轮的选题、研题……整个课堂活泼、高效,学生主动性强、参与面广。像这样的课堂教学在该校已经成为常态,经过数年的实践探索,高流中学的办学质量节节攀升,家长满意度、社会认可度和学校的发展态势也越来越好。

  “追求以生为本的自主课堂,不仅是在知识传授上‘点化’学生,更重要的是要‘点燃’他们的学习激情,从而启迪思维、发展个性,实现主动成长。”徐州市教育局副局长吴启龙说。为引导教师把精力倾注在课堂上,向45分钟要质量,在“彭城三好”工程实施过程中,徐州市还积极开展“树立六精理念、帮扶美好前程”教学行动,引导学校做到精准分析、精准定位、精准服务、精准教学、精准补差、精准评价,推动教学挖潜提质。

  一所学校、十几个班级改变起来相对容易,全市2400多所学校如何有效推进?为强化课堂常态化管理,徐州市自主研发了基于网络技术的“智能巡课系统”,市、区教研员根据课程表,线上“走校”“走班”,选择任意学校任意班级,开展网上巡课活动,了解教师教学状态和学生学习情况,发挥教学“体检单”的作用。该市还通过开展全员教研能力提升行动,聚焦教师教研能力培养,引导教师围绕好课堂要素构成,用心研究学生、研究教材、研究教法,提高教学效果。在此基础上,强化“一把手”抓质量的意识,启动“抓质量、千校行”活动,市、县两级教育行政部门牵头,对薄弱学校和偏远农村学校把脉问诊、综合视导,促进其教研能力整体提升。

  此外,徐州市还通过“中小学教材使用跟踪监测与质量提升”“深度学习教学改进”“初中综合素质评价”等项目,引领教师转变教育教学理念和行为。如今,全市10余万名教师普遍从研究如何“教”转变到研究如何“学”,从关注学科知识转变到关注学科活动,课堂教学方式、教育教学质量、群众对教育满意度等指标均显著提高。

  “今后,我们将继续锚定教育高质量发展目标不动摇,通过打造优质多样、充满活力、人民满意的一流教育,提升教育强市和区域教育中心建设水平,为推进徐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支撑。”石启红说。

 

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学校师生开展手工制作。

 

徐州市解放路小学学生为“心中的恩师”评选投票。

 

徐州市新元中学学生在江苏省徐州未成年人社会实践基地参加“厨艺工坊创意秀”实践活动。

责任编辑:李朋飞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