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习近平讲的这些故事发人深思 —江苏教育新闻网-凯发娱乐下载

凯发娱乐下载

 凯发娱乐下载 > 热门专题 >  > 党风廉政教育月 >  >  > 正文

不忘初心,习近平讲的这些故事发人深思

作者:程 瑶 发布时间:2020-05-29 来源: 新华网

  【学习进行时】中共中央政治局5月13日召开会议,决定从2019年6月开始,在全党自上而下分两批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在多个场合,习近平总书记曾以讲故事的方式对“初心”作了深入浅出的阐释。新华社《学习进行时》原创品牌栏目“讲习所”撷取其中的几则故事,与大家一起分享品味。

  习近平阐释“初心”的深刻内涵时,常深情地讲述一些动人的小故事。

  这些故事,是对共产党人不忘初心,始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最好昭示。

“半床棉被”

  把时针拨回1934年11月,红军正进行艰难长征的时候。

  在湖南汝城县沙洲村,三位疲惫不堪的女红军在军队驻扎休整时借宿在村民徐解秀老人家中。临走时,把自己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给老人留下了。

  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讲述了这个故事。他提到徐解秀老人的话:“老人说,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

  “一部红军长征史,就是一部反映军民鱼水情深的历史。”正是坚守着一颗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初心”,80多年前,红军开始了漫漫长征,将理想信念的种子播撒在人民群众的心中。

  “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习近平讲述“半床棉被”的故事,是为了说明“同人民风雨同舟、血脉相通、生死与共,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取得长征胜利的根本保证,也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根本保证”。也是为了说明“走好今天的长征路,必须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

  “半床棉被”的故事里,女红军临走时对徐解秀说:等革命成功后,一定要送你一条完整的新棉被。人民,是共产党人的理想之根、信念之源。不仅分给人民群众自己的“棉被”,还要为人民群众送来“新棉被”,为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生活而矢志奋斗,正是共产党人不忘的“初心”。

 

“一刻也离不开老百姓”

  1966年2月7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位置,刊登了新华社记者穆青、冯健、周原的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这篇报道曾让习近平为之流泪。

  2014年3月,习近平在河南兰考调研时谈起了这段往事:“我当时上初中一年级,政治课老师在念这篇通讯的过程中几度哽咽,多次泣不成声,同学们也流下眼泪……”

  他说到焦裕禄在病痛折磨下仍以超人毅力工作的故事:“念到焦裕禄同志肝癌晚期仍坚持工作,用一根棍子顶着肝部,藤椅右边被顶出一个大窟窿时,我受到深深震撼……”

  自此,焦裕禄精神在习近平心中扎根,50多年来,无论是当知青、上大学、参军入伍,还是做领导工作,这个名字始终闪耀在习近平心中。

  这个名字意味着“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公仆情怀;意味着凡事求真务实、“吃别人嚼过的馍没有味道”的求实作风;意味着“敢教日月换新天”“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的奋斗精神;意味着艰苦朴素、廉洁奉公、“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殊化”的道德情操;意味着一颗“把老百姓看成父母、兄弟姐妹”的“初心”。

  “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党同敌人作斗争,一刻也离不开老百姓的保护和支持,党执政了是不是能做到一刻也离不开老百姓?”习近平的发问令人深思。

 

“真理的味道非常甜”

  真理有“味道”吗?

  2012年11月29日,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看到安放于陈列柜中的《共产党宣言》中文译本时,习近平讲了一个关于真理味道的故事:

  一天,一个小伙子在家里奋笔疾书,妈妈在外面喊着说:“你吃粽子要加红糖水,吃了吗?”他说:“吃了吃了,甜极了。”老太太进门一看,这个小伙子埋头写书,嘴上全是黑墨水。结果吃错了,他旁边一碗红糖水没喝,却把那个墨水给喝了,而他浑然不觉,还说,“可甜了可甜了”。这人是谁呢?就是陈望道,他当时在浙江义乌的家里,就是写这本书。于是由此就说了一句话:真理的味道非常甜。

  墨汁的味道当然不是甜的,但在有理想信念的共产党人心中,真理的味道比糖还甜。正是为了这份理想之甘,信念之甜,一代代的共产党人经受一次次挫折而又一次次奋起。

  “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牢记我们党从成立起就把为共产主义、社会主义而奋斗确定为自己的纲领,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不断把为崇高理想奋斗的伟大实践推向前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阐明了这份薪火相传的“初心”。

  理想因其远大而为理想,信念因其执着而为信念。从当时救亡图存,到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历史的进程不断向前,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初心”却从未改变。

 

“母亲送儿打日寇”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者制造了卢沟桥事变。中华大地战火熊熊,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2014年7月7日,在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七十七周年仪式上,再次回顾这段历史,习近平提到了一个悲壮的故事:

  在这场救亡图存的伟大斗争中,中华儿女为中华民族独立和自由不惜抛头颅、洒热血,母亲送儿打日寇,妻子送郎上战场,男女老少齐动员。北京密云县一位名叫邓玉芬的母亲,把丈夫和5个孩子送上前线,他们全部战死沙场。

  一句“全部战死沙场”,是对革命理想信念凝重的诠释。“革命战争年代,革命先烈在生死考验面前所以能够赴汤蹈火、视死如归,就是因为他们对崇高的理想信念坚贞不渝、矢志不移。”正是这为国忘家,为公忘私,无私奉献的精神,“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初心”,推动中国革命取得成功。

  一句“全部战死沙场”,也是对侵略和战争深沉的控诉。“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从苦难中走过来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深知和平的珍贵、发展的价值。“中国主张各国人民同心协力,变压力为动力,化危机为生机,以合作取代对抗,以共赢取代独占。”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对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提出了郑重主张。

  “今天的人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有条件共同朝着和平与发展的目标迈进。”和平,是人类共同的企盼,也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不变的“初心”。

  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只要共产党人在,“初心”就不会被遗忘,“不忘初心”的故事就将依然继续。

(新华网 程瑶)

责任编辑:陈路

相关新闻

不忘初心,习近平讲的这些故事发人深思
发布时间:2020-05-29   
来       源:新华网  

  【学习进行时】中共中央政治局5月13日召开会议,决定从2019年6月开始,在全党自上而下分两批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在多个场合,习近平总书记曾以讲故事的方式对“初心”作了深入浅出的阐释。新华社《学习进行时》原创品牌栏目“讲习所”撷取其中的几则故事,与大家一起分享品味。

  习近平阐释“初心”的深刻内涵时,常深情地讲述一些动人的小故事。

  这些故事,是对共产党人不忘初心,始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最好昭示。

“半床棉被”

  把时针拨回1934年11月,红军正进行艰难长征的时候。

  在湖南汝城县沙洲村,三位疲惫不堪的女红军在军队驻扎休整时借宿在村民徐解秀老人家中。临走时,把自己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给老人留下了。

  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讲述了这个故事。他提到徐解秀老人的话:“老人说,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

  “一部红军长征史,就是一部反映军民鱼水情深的历史。”正是坚守着一颗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初心”,80多年前,红军开始了漫漫长征,将理想信念的种子播撒在人民群众的心中。

  “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习近平讲述“半床棉被”的故事,是为了说明“同人民风雨同舟、血脉相通、生死与共,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取得长征胜利的根本保证,也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根本保证”。也是为了说明“走好今天的长征路,必须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

  “半床棉被”的故事里,女红军临走时对徐解秀说:等革命成功后,一定要送你一条完整的新棉被。人民,是共产党人的理想之根、信念之源。不仅分给人民群众自己的“棉被”,还要为人民群众送来“新棉被”,为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生活而矢志奋斗,正是共产党人不忘的“初心”。

 

“一刻也离不开老百姓”

  1966年2月7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位置,刊登了新华社记者穆青、冯健、周原的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这篇报道曾让习近平为之流泪。

  2014年3月,习近平在河南兰考调研时谈起了这段往事:“我当时上初中一年级,政治课老师在念这篇通讯的过程中几度哽咽,多次泣不成声,同学们也流下眼泪……”

  他说到焦裕禄在病痛折磨下仍以超人毅力工作的故事:“念到焦裕禄同志肝癌晚期仍坚持工作,用一根棍子顶着肝部,藤椅右边被顶出一个大窟窿时,我受到深深震撼……”

  自此,焦裕禄精神在习近平心中扎根,50多年来,无论是当知青、上大学、参军入伍,还是做领导工作,这个名字始终闪耀在习近平心中。

  这个名字意味着“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公仆情怀;意味着凡事求真务实、“吃别人嚼过的馍没有味道”的求实作风;意味着“敢教日月换新天”“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的奋斗精神;意味着艰苦朴素、廉洁奉公、“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殊化”的道德情操;意味着一颗“把老百姓看成父母、兄弟姐妹”的“初心”。

  “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党同敌人作斗争,一刻也离不开老百姓的保护和支持,党执政了是不是能做到一刻也离不开老百姓?”习近平的发问令人深思。

 

“真理的味道非常甜”

  真理有“味道”吗?

  2012年11月29日,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看到安放于陈列柜中的《共产党宣言》中文译本时,习近平讲了一个关于真理味道的故事:

  一天,一个小伙子在家里奋笔疾书,妈妈在外面喊着说:“你吃粽子要加红糖水,吃了吗?”他说:“吃了吃了,甜极了。”老太太进门一看,这个小伙子埋头写书,嘴上全是黑墨水。结果吃错了,他旁边一碗红糖水没喝,却把那个墨水给喝了,而他浑然不觉,还说,“可甜了可甜了”。这人是谁呢?就是陈望道,他当时在浙江义乌的家里,就是写这本书。于是由此就说了一句话:真理的味道非常甜。

  墨汁的味道当然不是甜的,但在有理想信念的共产党人心中,真理的味道比糖还甜。正是为了这份理想之甘,信念之甜,一代代的共产党人经受一次次挫折而又一次次奋起。

  “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牢记我们党从成立起就把为共产主义、社会主义而奋斗确定为自己的纲领,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不断把为崇高理想奋斗的伟大实践推向前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阐明了这份薪火相传的“初心”。

  理想因其远大而为理想,信念因其执着而为信念。从当时救亡图存,到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历史的进程不断向前,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初心”却从未改变。

 

“母亲送儿打日寇”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者制造了卢沟桥事变。中华大地战火熊熊,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2014年7月7日,在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七十七周年仪式上,再次回顾这段历史,习近平提到了一个悲壮的故事:

  在这场救亡图存的伟大斗争中,中华儿女为中华民族独立和自由不惜抛头颅、洒热血,母亲送儿打日寇,妻子送郎上战场,男女老少齐动员。北京密云县一位名叫邓玉芬的母亲,把丈夫和5个孩子送上前线,他们全部战死沙场。

  一句“全部战死沙场”,是对革命理想信念凝重的诠释。“革命战争年代,革命先烈在生死考验面前所以能够赴汤蹈火、视死如归,就是因为他们对崇高的理想信念坚贞不渝、矢志不移。”正是这为国忘家,为公忘私,无私奉献的精神,“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初心”,推动中国革命取得成功。

  一句“全部战死沙场”,也是对侵略和战争深沉的控诉。“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从苦难中走过来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深知和平的珍贵、发展的价值。“中国主张各国人民同心协力,变压力为动力,化危机为生机,以合作取代对抗,以共赢取代独占。”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对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提出了郑重主张。

  “今天的人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有条件共同朝着和平与发展的目标迈进。”和平,是人类共同的企盼,也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不变的“初心”。

  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只要共产党人在,“初心”就不会被遗忘,“不忘初心”的故事就将依然继续。

(新华网 程瑶)

责任编辑:陈路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 法律声明 |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邮编:210036  

电话:86275776(报社相关),86275726(通联发行) 传真:025-86275721,86275777;凯发娱乐下载的技术支持:86381340。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20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凯发娱乐下载的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禁止转载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