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国长三角校长高峰论坛将于10月中下旬在浙江举行,主题为——“数字化变革:面向未来的教育图景”。作为论坛的前期重要活动,日前,沪浙皖苏四省市教育报刊总社(教育宣传中心)走进长三角地区多所学校开展联合采访,旨在进一步加强长三角地区教育数字化改革先进典型经验宣传,推动数字化变革的思想认识深化。
位于安徽省滁州市的苏滁实验学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今年才刚满两岁。这所年轻的学校里,数字化教育已经运用到教学实践的方方面面,助力学生个性化成长。具体情况,一起来看——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北宋文学大家欧阳修曾任职太守的安徽省滁州市,坐落着一所以数字化赋能教育改革的学校——苏滁实验学校。
苏滁实验学校位于中新苏滁高新区,是中国与新加坡两国、江苏与安徽两省、苏州与滁州两市共同合作共建的园区,吸引了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高新技术人才。
在这样的背景下,教育的作用尤为突出。这所今年刚满两岁的九年一贯制学校将数字化教育运用到了教学实践的方方面面,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创造个性化、智能化和体验化的学习环境,努力实现每一位在校学生自由、个性化地成长。
ai赋能中考实操 数据化保障考试公平
中考理科实验操作的评价体系过去通常是由监考老师现场观看学生的操作步骤和结果,再现场进行打分,这个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监考老师因为主观印象而影响赋分结果的现象。针对这一难题,苏滁实验学校以“数据 智能”的数字化赋能基础教育评价体系的优化。
在滁州市教体局的指导和支持下,苏滁实验学校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开展了中考理化实验操作和生物实验操作的数字化改革。
学校内建设了四间具有实操展示、即时点评、点播复习、资源共享的理科实训教室,同时又可兼做具有电子监考、录像归档、网上评阅、数据统计、智慧分析等功能的理科实验操作考试平台。
今年四、五月,苏滁实验学校分别举办了市直两区初中理化和生物中考实验操作考试,得益于数字化技术的保障,成绩公布后全区几乎没有考生对成绩提出复议请求,得到了考生家长的一致认可。
学生们进行理科实验模拟考试
在学校的理科实训室里,每一位考生的实验台上都安装有不同方向的摄像头,既能够通过人脸识别确认考生身份,同时也能够多角度实时记录考生进行实验操作的全过程。与此同时,考生使用的显微镜内也增加了摄像装置,能够将考生在显微镜里看到的画面记录下来。
在教师阅卷区,阅卷老师可以实时掌握考生操作的动态,并由系统随机分配考生的操作视频给不同阅卷老师进行批改。考场同时设立了“双评 仲裁”的评分模式,由两位阅卷老师针对同一考生的实验操作分别赋分,出现争议分数后再转由仲裁组重新审定,进一步确保了理科考试的公平公正。
滁州市现代教育中心主任孙宏告诉记者,苏滁实验学校此次数字化改革的目标是为了进一步确保考试过程和评价的公平公正,实现了理科实验操作的“考评分离”,杜绝了阅卷老师因认识问题造成的主观印象分、人情分现象。所有考试过程可溯源、可复议,真正打通考试公平的最后“一公里”,实现考试“零人情、零差错、零投诉”的“三零”目标。
除了理科实验操作考试,苏滁实验学校也很早开始了体育中考数字化评价的探索。跳绳个数、跳远距离、1000米跑步时间等考试项目都由专业的仪器对考生进行测量和评价,每一位学生的考试过程留档备查,确保了考试结果的公平公正。
数字化书香校园 让知识飘进学生心里
阅读是立德树人、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重要途径,“数字化书香校园”建设一直是苏滁实验学校着力打造的校园名片。苏滁实验学校依托信息化、网络化平台为学生阅读素养能力的提升保驾护航。
苏滁实验学校的图书馆既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乐土,也是学校数字化改革的重点区域。温馨的装修和舒适的阅读环境使图书馆成为了课堂外学生们最喜欢去的地方。在校园内,书架和书籍在班级、大厅、走廊的角落随处可见,学生们可以在台阶、沙发上以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沉浸书的海洋里。除了舒适的实体书阅读环境,苏滁实验学校还特别为学生们开发了数字化的阅读平台。
学校六年级的吴雨霏近期正在老师的带领下阅读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她在图书馆的信息检索平台上娴熟地输入“红楼梦”三个字,屏幕上很快出现了《红楼梦》书籍的电子版以及有声书内容。吴雨霏带上耳机,跟随着专业朗读员的声音,很快沉浸在曹雪芹描绘的大观园的世界中。
“借助数字化图书馆,我可以更加轻松地找到自己想阅读的书籍,有了有声书、视频的辅助,可以让我更深入地了解书本里的世界。”吴雨霏是学校图书馆的常客,每一周她还会从学校图书馆里借阅实体书籍阅读。得益于数字化借书平台的引入,借阅的过程让她感到非常方便。
“在以前的学校里,我去借书往往要排很长的队伍,并在借阅台手写登记每一本书。现在,我只需要将书封上贴着的二维码扫描进借书机里,系统就会自动帮我登记好全部信息,真是太方便了!”吴雨霏兴奋地告诉记者。数字化借书系统的引入大大简化了学生们借书的流程,让学生的阅读兴趣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苏滁实验学校校长傅睿告诉记者,过去许多家长认为电子设备与学生的阅读习惯是冲突的,因此往往会采取“一刀切”的教育态度。“但真正关键的是如何运用好这些电子设备为学生的阅读兴趣赋能。在学校数字化阅读平台的推进中,学生们的阅读兴趣和能力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学校多名学生在市、区级的各项读书活动中获得了优异的名次。”傅睿介绍。
多元化“数字社团” 培养面向现代化的学生
江路路带领同学们开展数字化书法课
端午节假期前夕,苏滁实验学校的孩子们正在上一节数字化的书法课。“数字和书法这两个概念乍一看并不相关,但两者结合却能让书法教学更有效。”在学校古色古香的书法教室里,书法社团的孩子们正跟随书法老师江路路的笔触学写“学而不厌”四个字。教室的讲台上安装了三个高清摄像头,能够从多个角度近距离拍摄江路路书写的笔迹,再实时显示在大屏幕上。即使是教室最后一排的同学也可以清楚地看到每一个汉字的书写轨迹。
“过去老师教书法,自己要先写一遍,然后在每位孩子身旁一一指导,以确认大家的掌握程度。借助数字化的教学用具,同学们的接受速度有了明显的提高。”曾在多国孔子学院给外国学生教授汉字书法的江路路有着丰富的书法教学经验,她非常认同将“数字”与“书法”融合的理念,“未来可以考虑引入实时回放系统,每一位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对自己感到困难的笔划、结构反复观摩,这样可以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们的书写水平。”江路路建议。
除了数字化的书法社团,学校还开设了丰富多彩的信息化课程,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3d打印兴趣社团课上,五年级的蔡雪玲正专心致志地跟着老师一起制作成都大运会吉祥物“蓉宝”的模型。从刚进入学校开始,蔡雪玲就出于好奇加入了3d打印社团,此前她从没有听说过“3d打印”这个概念,可以说是真正的“零基础”,但社团课的老师从最基础的概念教起,一步步带着蔡雪玲和同学们熟悉3d打印的各项技能。经过两年的社团课学习,蔡雪玲已经学会了如何利用计算机进行简单地建模,并制作出想要的模型。经过一节课的实践,蔡雪玲将自己做的“蓉宝”模型送给了指导老师。
“我们开设3d打印社团,不仅是面向有基础、有能力的学生,更要起到普及的作用。只要是对新技术感兴趣的学生,我们都鼓励他们体验和尝试相关课程,希望通过前沿科技,激发起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学校3d打印社团的老师告诉记者。
在苏滁实验学校,学生们还可以体验航模、水火箭、steam课程、计算机编程等十多个与数字化紧密相关的课程,学校以“彰显个性、培养兴趣、开发潜能”为宗旨,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各学科应当探索出与数字化相结合的最佳途径,而不是简单地做加法,仅仅满足于‘1 1=2’的效果。”安徽省滁州市现代教育中心主任孙宏表示,苏滁实验学校的探索为数字化辅助教育教学提供了有益的思路,即通过数字化技术的运用为完善当前教育评价体系提供新的思路,更灵活、有效地评价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
“数字赋能教育信息化建设,是当今教育工作者需要回应的时代命题。在推进数字化教育改革的过程中应该明确新技术只是辅助教学的手段,不宜反客为主。”傅睿认为,教育领域进行数字化改革的最终目标,是为了实现孩子的全面化、个性化发展,既能做到“有教无类”,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也能“因材施教”,充分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实现更广意义上的教育公平。
(图片由学校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