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发娱乐下载

| 关于凯发娱乐下载

标题 全文

凯发娱乐下载首页 >

江苏省南京市科利华中学:从“ai体育空间”到“全校人工智能课程”,数字化教育要由身入心-凯发娱乐下载

作者:徐瑶君 发布时间:2023-09-07 来源: 《第一教育》

  2023年中国长三角校长高峰论坛将于10月中下旬在浙江举行,主题为——“数字化变革:面向未来的教育图景”。作为论坛的前期重要活动,日前,沪浙皖苏四省市教育报刊总社(教育宣传中心)走进长三角地区多所学校开展联合采访,旨在进一步加强长三角地区教育数字化改革先进典型经验宣传,推动数字化变革的思想认识深化。
  从“ai体育空间”到“全校人工智能课程”,江苏省南京市科利华中学推动数字化教育深度融合。具体情况,一起来看——
  数字化时代下的教育变革如何做到悄然无声又深入人心?在科技感无处不在的校园里学习是一种怎样的体验?不久前,记者化身学生小k,走进南京市科利华中学,经历了一把被人工智能包围的感觉。
  早上,小k穿过人脸识别测温仪,走进了校园。“你好呀,今天的天气真不错!”正准备进教室的他看到同学正在和走廊墙壁上的“智能语音小熊”对话,小k也好奇地凑上前去,同学告诉他,通过语音识别模板,就可以让小熊开关灯、唱歌和回答问题了。
  数学课上,基于前一晚学生们上传在“悠数学”线上平台的作业答案,李老师已经从系统自动生成的学情分析中知晓了每道题的错误率以及每个学生的薄弱点,因此,小k惊喜地发现,李老师集中讲评的题目正好是自己一直没弄懂的知识点。
学生制作城墙结构
  在众多的跨学科课程里,“科技迷”小k最喜欢的就是“城墙探微课程”,这门课由信息学科的包老师讲授,讲的是“如何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保护城墙”,他听得津津有味。
学校科技走廊
  午饭后,小k的快乐时光开启。他先去“人脸识别图书漂流柜”借了一本科幻故事书,看了没一会儿,就被同学拉去科技廊道玩起了“3d打印机”。
  正当小k欣赏着自己精心制作的3d铅笔时,体育委员跑来,发出了pk邀请,于是,两个男孩在一楼的ai智慧体锻屏幕前玩起了体育版的“俄罗斯方块”,只见小k用身体的左右移动来控制方块位置,用“跳跃”变换方块方向,以“深蹲”落下方块,忙得不亦乐乎,周围的同学用掌声助威着,紧张又欢乐的氛围不亚于任何一场竞技比赛……
  开设面向全体学生的人工智能必修课程:让科学可触,让思维可见
人工智能课堂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如何进行文本分类,今天,我们就要利用文本分类技术来开发制作智能陪伴机器人的‘识别情绪’功能。首先,我们要画好流程图,理清思维后,在ai训练平台上建立模型,再编写程序……”教室里,学生们正两两一组专心致志地按照老师的要求在ipad上练习着,一番操作后,他们便开始和面前的机器人“小飞”对起话来。记者了解到,这是自2020年起面向全体学生开展的人工智能必修课程,共32个课时,从初一开始,每周一次。
  事实上,除了这门课程,致力于实现信息教育公平的南京市科利华中学还开设了同样面向全体学生的物联网课程和思维导图课程、激光雕刻课程。校助理长包桂霞表示,学生们将在这些课程中培养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初步感悟人工智能技术的重要价值,并学以致用,尝试用人工智能技术解决日常生活的问题。
  尽管地处南京市的市中心,校园面积不大,党支部书记高建君仍然给孩子们打造了沉浸式的廊道学习空间。在这条科技感满满的走廊里,可以看到人工智能产品体验区、化学元素周期表、模拟生态空间、物理小制作和学科实验互动大屏。高建君认为,学生与信息科技的接触不应只局限在课堂上,她希望学生们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兴趣能够在各种看得见、摸得着的互动实验中被激活、被点燃。
  正值学校喜获“南京市创新教育基地”的授牌仪式,为了深挖科技创新元素与各个学科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学会用跨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南京市科利华中学还建设了“steam创新学习中心”,以开发和实施steam课程群为抓手,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合作能力、动手实践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其中,最受学生欢迎的莫过于趣味的社团课程。
开源机器人上学生一起探究学习开源机器人
  据了解,学校所处的地理位置很特别,紧邻具有600年历史的明城墙,因此该课程通过项目研究的方式,带领学生从12个学科的角度研究城墙古今科技,在项目探究中助力学生培养全学科融合和综合应用各科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社团课程教室里,包老师自豪地说:“这个教室里涌现了许多获得过全国科创类比赛一等奖的小选手。”她介绍称,基于竞赛和兴趣导向的社团课程有很多,例如:机器创客人、物联创新、ai创客、未来工程师、指尖上的生物、水火传奇、智慧星球等,学生们可以基于自己的兴趣进行选择,包老师所负责的社团课程“城墙探微”便是其中一个。
  推动科技与课堂的深度融合:老师精准化地教,学生智能化地学
  ai智能体育空间是南京市科利华中学在教育数字化方面的一大亮点,主要体现在运动手环、ai体锻屏幕和ai智慧体测屏幕三大设备上。
  上体育课时,每个学生都会佩戴一个运动手环,那么,如何通过小小的智能手环来实现体育与科技的结合呢?其中的原理是:智能手环采集学生的心率、体温、加速度等信息,并周期性地回传给蓝牙基站。蓝牙基站接收到信息后通过无线网络发送至云端,云端收到实时数据,运用运动智能ai算法解析数据后为每个学生建立运动模型,计算出实时运动数据并入库存档。
  佩戴智能运动手环能够真正为运动中的孩子保驾护航,一位体育老师介绍,通过智能平板,教师可以看到每位学生的实时运动数据和心率,一旦学生的实时心率超过了一定的阈值,系统就会提醒教师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以免造成学生运动损伤。在一块ai智慧体测屏幕前,体育老师卢颖展示着平时学生是如何进行体测的。用ai屏幕代替人工评判,除了能让测试标准更规范化,也让学生们的体质报告更加精准。
  现场以立定跳远为例进行了试验,经过选定项目、人脸识别、语音引导后,完成立定跳远。很快,屏幕的右端便出现了一个测试成绩,并附上了一份详细的体测报告,报告中包含了运动肌群、运动曲线、预摆次数、屈膝关节度数等多项运动参数。
  一边做高抬腿运动,一边玩“诗词大会”,有多刺激?为了鼓励学生们课间的时候走出教室、动起来,学校还提供了趣味化、强交互的智慧体锻屏幕,跟着屏幕的指示,学生既可以练习简易波比跳,也可以开展趣味体育竞赛。
  数字赋能教育的优势除了体现在课堂上,还表现在作业里。在寒暑假或者小长假期间完成的数学作业既无需等到返校后进行批改讲评,也无需自己手动对答案,学生只需用“悠数学”平台进行一键拍照,就能实现全题型秒级自动批改,并获得及时反馈。此外,该平台还会自动推荐分层作业,归纳错题,指导学生举一反三、重复练习。数学教师李春辉感慨:“自从有了这个人工智能批改作业的功能后,我能很快收集到学生错误率较高的题目,批改作业的时间更短了,备课的针对性也更强了,如此一来,就真正实现了从‘模糊化地教’转变为‘精准化地教’。”
  先有“智能化地教”,才能实现“智能化地学”。因此,为了实现教学中的“靶向精准”,南京市科利华中学十分注重培养教师的信息素养,致力于通过课题研究、微培训和跨学科项目帮助教师们拉好“信息技术”这把弓。
  如何让习惯于传统课堂模式的老教师接受并掌握人工智能技术?高建君分享称,在推行希沃白板技术时,学校招募了“信息化探索先锋”,鼓励新入职的教师及热爱信息技术的老师们共同探索希沃白板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
  此外,学校还会针对教师的授课需求,依托青耕学社开展“金陵微校”主题培训;组织教师们参观科大讯飞“未来课堂”展厅,用场景化交流激发兴趣,用技术互动启迪思维。
  目前,学校的12个教研组都自主申报了“教学 智能”项目,如语文组“共读共享书库”平台,心育组的“家长心育平台”,生物组的“瓶子课程”,学校致力于让教研组长成为推进信息化应用的骨干,让一线教师成为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创新应用的主力。  
  处理好平台和讲台的关系:开展混合式学习新常态,让技术赋能智慧发展
  信息化建设的核心是发展师生的智慧,为助力“课程”“课堂”两大主阵地与信息化建设的顺利融合,学校实施了多角度、全方位保障。
  一方面,信息中心是信息化建设的推动者,推动课题研究、课程开发和课堂变革;各个教研组是课程建设与课堂变革的落地者,促成信息化建设对师生发展的价值体现。
  另一方面,遵循“培用结合”的原则,学校设计了系列教师校本培训。此外,学校还打造了基于“科利华中学微校园”企业号为核心的智慧校园管理平台,并自主研发22个校级应用模块,学生可以在此平台上观看空中课堂,教师则可以在平台中获取备课组的资料以及每日常规检查的数据。
  学以兴邦,科以利华。秉承着“科学育人、科研达人、科技觉人”的办学思路,南京市科利华中学的信息化建设已成效显著:
  2021年荣获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活动特色单位,2021年荣获江苏省智慧校园示范校,2023年入选南京市首批人工智能教育试点校;疫情期间,学校开设了500节高质量线上课,“微培训直面线上年级大课的技术需求”案例被评为“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典型案例”,并在全国大会上作交流汇报。近三年来,共有数百位学生在省市级科创类比赛中获奖。
  只会使用导航软件的学生和能看懂纸质地图并到达目的地的学生,谁的思维能力更强呢?应是后者。教会学生使用技术并不意味着真正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力,在南京市科利华中学里,数字化教育变革的最终使命是提升学生的学习力,并促进师生的智慧发展。接下来,学校在积极推进信息技术赋能教与学、优化学校管理的同时,将遵循需求主导,理性地推动信息化建设,关注技术应用下的情感沟通,努力实现混合式学习新常态。

责任编辑:周灵

江苏省南京市科利华中学:从“ai体育空间”到“全校人工智能课程”,数字化教育要由身入心
发布时间:2023-09-07   
来       源:《第一教育》  
作       者:徐瑶君
  2023年中国长三角校长高峰论坛将于10月中下旬在浙江举行,主题为——“数字化变革:面向未来的教育图景”。作为论坛的前期重要活动,日前,沪浙皖苏四省市教育报刊总社(教育宣传中心)走进长三角地区多所学校开展联合采访,旨在进一步加强长三角地区教育数字化改革先进典型经验宣传,推动数字化变革的思想认识深化。
  从“ai体育空间”到“全校人工智能课程”,江苏省南京市科利华中学推动数字化教育深度融合。具体情况,一起来看——
  数字化时代下的教育变革如何做到悄然无声又深入人心?在科技感无处不在的校园里学习是一种怎样的体验?不久前,记者化身学生小k,走进南京市科利华中学,经历了一把被人工智能包围的感觉。
  早上,小k穿过人脸识别测温仪,走进了校园。“你好呀,今天的天气真不错!”正准备进教室的他看到同学正在和走廊墙壁上的“智能语音小熊”对话,小k也好奇地凑上前去,同学告诉他,通过语音识别模板,就可以让小熊开关灯、唱歌和回答问题了。
  数学课上,基于前一晚学生们上传在“悠数学”线上平台的作业答案,李老师已经从系统自动生成的学情分析中知晓了每道题的错误率以及每个学生的薄弱点,因此,小k惊喜地发现,李老师集中讲评的题目正好是自己一直没弄懂的知识点。
学生制作城墙结构
  在众多的跨学科课程里,“科技迷”小k最喜欢的就是“城墙探微课程”,这门课由信息学科的包老师讲授,讲的是“如何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保护城墙”,他听得津津有味。
学校科技走廊
  午饭后,小k的快乐时光开启。他先去“人脸识别图书漂流柜”借了一本科幻故事书,看了没一会儿,就被同学拉去科技廊道玩起了“3d打印机”。
  正当小k欣赏着自己精心制作的3d铅笔时,体育委员跑来,发出了pk邀请,于是,两个男孩在一楼的ai智慧体锻屏幕前玩起了体育版的“俄罗斯方块”,只见小k用身体的左右移动来控制方块位置,用“跳跃”变换方块方向,以“深蹲”落下方块,忙得不亦乐乎,周围的同学用掌声助威着,紧张又欢乐的氛围不亚于任何一场竞技比赛……
  开设面向全体学生的人工智能必修课程:让科学可触,让思维可见
人工智能课堂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如何进行文本分类,今天,我们就要利用文本分类技术来开发制作智能陪伴机器人的‘识别情绪’功能。首先,我们要画好流程图,理清思维后,在ai训练平台上建立模型,再编写程序……”教室里,学生们正两两一组专心致志地按照老师的要求在ipad上练习着,一番操作后,他们便开始和面前的机器人“小飞”对起话来。记者了解到,这是自2020年起面向全体学生开展的人工智能必修课程,共32个课时,从初一开始,每周一次。
  事实上,除了这门课程,致力于实现信息教育公平的南京市科利华中学还开设了同样面向全体学生的物联网课程和思维导图课程、激光雕刻课程。校助理长包桂霞表示,学生们将在这些课程中培养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初步感悟人工智能技术的重要价值,并学以致用,尝试用人工智能技术解决日常生活的问题。
  尽管地处南京市的市中心,校园面积不大,党支部书记高建君仍然给孩子们打造了沉浸式的廊道学习空间。在这条科技感满满的走廊里,可以看到人工智能产品体验区、化学元素周期表、模拟生态空间、物理小制作和学科实验互动大屏。高建君认为,学生与信息科技的接触不应只局限在课堂上,她希望学生们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兴趣能够在各种看得见、摸得着的互动实验中被激活、被点燃。
  正值学校喜获“南京市创新教育基地”的授牌仪式,为了深挖科技创新元素与各个学科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学会用跨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南京市科利华中学还建设了“steam创新学习中心”,以开发和实施steam课程群为抓手,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合作能力、动手实践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其中,最受学生欢迎的莫过于趣味的社团课程。
开源机器人上学生一起探究学习开源机器人
  据了解,学校所处的地理位置很特别,紧邻具有600年历史的明城墙,因此该课程通过项目研究的方式,带领学生从12个学科的角度研究城墙古今科技,在项目探究中助力学生培养全学科融合和综合应用各科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社团课程教室里,包老师自豪地说:“这个教室里涌现了许多获得过全国科创类比赛一等奖的小选手。”她介绍称,基于竞赛和兴趣导向的社团课程有很多,例如:机器创客人、物联创新、ai创客、未来工程师、指尖上的生物、水火传奇、智慧星球等,学生们可以基于自己的兴趣进行选择,包老师所负责的社团课程“城墙探微”便是其中一个。
  推动科技与课堂的深度融合:老师精准化地教,学生智能化地学
  ai智能体育空间是南京市科利华中学在教育数字化方面的一大亮点,主要体现在运动手环、ai体锻屏幕和ai智慧体测屏幕三大设备上。
  上体育课时,每个学生都会佩戴一个运动手环,那么,如何通过小小的智能手环来实现体育与科技的结合呢?其中的原理是:智能手环采集学生的心率、体温、加速度等信息,并周期性地回传给蓝牙基站。蓝牙基站接收到信息后通过无线网络发送至云端,云端收到实时数据,运用运动智能ai算法解析数据后为每个学生建立运动模型,计算出实时运动数据并入库存档。
  佩戴智能运动手环能够真正为运动中的孩子保驾护航,一位体育老师介绍,通过智能平板,教师可以看到每位学生的实时运动数据和心率,一旦学生的实时心率超过了一定的阈值,系统就会提醒教师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以免造成学生运动损伤。在一块ai智慧体测屏幕前,体育老师卢颖展示着平时学生是如何进行体测的。用ai屏幕代替人工评判,除了能让测试标准更规范化,也让学生们的体质报告更加精准。
  现场以立定跳远为例进行了试验,经过选定项目、人脸识别、语音引导后,完成立定跳远。很快,屏幕的右端便出现了一个测试成绩,并附上了一份详细的体测报告,报告中包含了运动肌群、运动曲线、预摆次数、屈膝关节度数等多项运动参数。
  一边做高抬腿运动,一边玩“诗词大会”,有多刺激?为了鼓励学生们课间的时候走出教室、动起来,学校还提供了趣味化、强交互的智慧体锻屏幕,跟着屏幕的指示,学生既可以练习简易波比跳,也可以开展趣味体育竞赛。
  数字赋能教育的优势除了体现在课堂上,还表现在作业里。在寒暑假或者小长假期间完成的数学作业既无需等到返校后进行批改讲评,也无需自己手动对答案,学生只需用“悠数学”平台进行一键拍照,就能实现全题型秒级自动批改,并获得及时反馈。此外,该平台还会自动推荐分层作业,归纳错题,指导学生举一反三、重复练习。数学教师李春辉感慨:“自从有了这个人工智能批改作业的功能后,我能很快收集到学生错误率较高的题目,批改作业的时间更短了,备课的针对性也更强了,如此一来,就真正实现了从‘模糊化地教’转变为‘精准化地教’。”
  先有“智能化地教”,才能实现“智能化地学”。因此,为了实现教学中的“靶向精准”,南京市科利华中学十分注重培养教师的信息素养,致力于通过课题研究、微培训和跨学科项目帮助教师们拉好“信息技术”这把弓。
  如何让习惯于传统课堂模式的老教师接受并掌握人工智能技术?高建君分享称,在推行希沃白板技术时,学校招募了“信息化探索先锋”,鼓励新入职的教师及热爱信息技术的老师们共同探索希沃白板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
  此外,学校还会针对教师的授课需求,依托青耕学社开展“金陵微校”主题培训;组织教师们参观科大讯飞“未来课堂”展厅,用场景化交流激发兴趣,用技术互动启迪思维。
  目前,学校的12个教研组都自主申报了“教学 智能”项目,如语文组“共读共享书库”平台,心育组的“家长心育平台”,生物组的“瓶子课程”,学校致力于让教研组长成为推进信息化应用的骨干,让一线教师成为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创新应用的主力。  
  处理好平台和讲台的关系:开展混合式学习新常态,让技术赋能智慧发展
  信息化建设的核心是发展师生的智慧,为助力“课程”“课堂”两大主阵地与信息化建设的顺利融合,学校实施了多角度、全方位保障。
  一方面,信息中心是信息化建设的推动者,推动课题研究、课程开发和课堂变革;各个教研组是课程建设与课堂变革的落地者,促成信息化建设对师生发展的价值体现。
  另一方面,遵循“培用结合”的原则,学校设计了系列教师校本培训。此外,学校还打造了基于“科利华中学微校园”企业号为核心的智慧校园管理平台,并自主研发22个校级应用模块,学生可以在此平台上观看空中课堂,教师则可以在平台中获取备课组的资料以及每日常规检查的数据。
  学以兴邦,科以利华。秉承着“科学育人、科研达人、科技觉人”的办学思路,南京市科利华中学的信息化建设已成效显著:
  2021年荣获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活动特色单位,2021年荣获江苏省智慧校园示范校,2023年入选南京市首批人工智能教育试点校;疫情期间,学校开设了500节高质量线上课,“微培训直面线上年级大课的技术需求”案例被评为“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典型案例”,并在全国大会上作交流汇报。近三年来,共有数百位学生在省市级科创类比赛中获奖。
  只会使用导航软件的学生和能看懂纸质地图并到达目的地的学生,谁的思维能力更强呢?应是后者。教会学生使用技术并不意味着真正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力,在南京市科利华中学里,数字化教育变革的最终使命是提升学生的学习力,并促进师生的智慧发展。接下来,学校在积极推进信息技术赋能教与学、优化学校管理的同时,将遵循需求主导,理性地推动信息化建设,关注技术应用下的情感沟通,努力实现混合式学习新常态。
责任编辑:周灵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