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发娱乐下载

| 关于凯发娱乐下载

标题 全文

凯发娱乐下载首页 > 要闻

从“教”转向“学”,奔向“育”-凯发娱乐下载

作者:王 丽 发布时间:2024-05-29 来源: 江苏教育报

以“学习空间再造”项目为抓手,常熟整合多维资源,拓展教育时空,打造高品质学习场域——

从“教”转向“学”,奔向“育”

  ■本报记者 王丽

  县域教育高质量发展如何有效突破?在发挥区域教育改革指挥棒作用时,如何为一线学校改革预留多样化空间?各级各类学校如何将“五育”融合落实到课程教学中?

  综合实力居于全国百强县前五的常熟市,不仅要破解这些教育现实难题,还要为推动县域教育高质量发展勇当排头兵。在新发展理念引领下,该市立项“学习空间再造”省前瞻性教改实验项目,整合线上线下资源,拓展教育时间空间,打造人、技术、环境、思维等多维互动的高品质学习场域。

  重构学习空间,是风景更是场景

  户外,优化苗苗农场、户外涂鸦区、户外沙水区,创生户外玩泥区;室内长廊,定期更换民族游戏与民族服饰,并与“舌尖上的博物馆”“指尖上的建筑馆”等专区联动……位于常熟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东南幼儿园,92%以上幼儿是新市民子女,其中还有来自20个少数民族的数十名孩子。园长任莉说,基于生源特点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该园以“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为主题打造少数民族“衣、食、住、行”游戏活动场馆,让“空间”与幼儿发生关系,让“空间”和幼儿对话。

  随着各地内涵建设日益推进,不少学校空间功能和形态有了改善。同时,常熟教育部门调研发现,有些学校学习场景单一、学习方式传统,学习过程策略存在偏重智育的现象。2022年6月,该市立项省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学习空间再造”。常熟市教育局副局长陈丹表示,空间不仅是学习的场所,本身也可作为教学工具。“空间再造”是在原有基础上聚焦教学和学习的优化创新,既包括日用教室、专用场馆,也包含楼梯连廊、茶水间、灵活墙壁等不太受关注的部分,还有运用信息技术营造在线课程学习空间,以及与自然、社会资源的链接利用等。

  在物理空间的正式学习上,常熟推进区域“有本课堂”工程,以学习者为中心,努力使课堂成为思维发展和获得新知的地方。重构教室区域,打破教室边界,创造开放性学习时空;创新区域教学方式,推出线上“双师课堂”;重构学科通道,用不少于课时总量10%的课程开展跨学科主题项目,打破学科壁垒。

  前瞻性研究必须扎根于每所学校和每名师生的落地实践。5所高中、12所初中、19所小学和10所幼儿园被常熟市教育局确定为首批项目学校,不仅覆盖全学段,还兼顾城乡和公办、民办。

  常熟市石梅小学坐落于“吴文化第一山”虞山南麓,是首批项目学校之一。5月8日下午,阳光从树枝间撒向云仙戏台前的庭院,照在几十张老榆木凳子上,四(4)班的孩子们正在百十平方的院里上素描课。该校校长须洁说,学校场景的课程意义在于与学生学习生活的友好互动,他们重点探索从自然美学意义的“风景”走向课程美学意义的“场景”:场景不仅成为“美的学堂”,还成为“美的学材”,从而成就“美的创造”,融入“美的生活”。

  在第二批项目学校建设中,常熟教育部门不再“点兵点将”,而由各校自主申报,18所学校主动报名。截至目前,64所中小学和幼儿园参与项目研究,占比近二分之一。

  改变学习方式,以一育带动全育

  在物理空间的非正式学习中,常熟实施区域项目式学习工程,采取“一径全育”的“五育”融合思路作整体设计。比如,以科学教育为主线的“创意科学”,融通物理、化学、生物等多学科,让学生从书本“看”实验变成亲手“做”实验。2023年1月以来,常熟先后组织3期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寒假、暑假项目式学习案例评选,参评案例逐期递增,其中292项获评优秀。

  4月29日,常熟市外国语中学初一(10)班学生李岑琳到常熟市铁琴铜剑楼纪念馆参观研学。在这座清代四大私家藏书楼里,她和同学们开启了“四季虞山”项目的春季之旅。“学习不仅发生在教室里、课堂上,更应发生在学生足迹所至之处。”该校校长支耀红说,“将大自然请进学校,把学校接入大自然”是他们追寻的学习空间再造方向。该校位于虞山北麓,依据独特的地缘优势和丰富的文脉史迹,该校将春夏秋冬四季任务群分布在一个自然年中,历经七年级下学期、暑期以及八年级上学期3个阶段,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打造“行走中的课堂”。

  5月7日上午,记者走进常熟市王淦昌高级中学,一座约6米高的王淦昌先生塑像迎面树立。该校党总支书记范祖国说,开展项目研究后,学校着力从“物质场境”和“精神场境”推进科学教育场境再造。包含序厅、展呈厅、阅览厅等在内,近1000平方米的王淦昌纪念馆融物质场境与精神场境于一体,学生从中感受“两弹一星”精神、核工业精神和科学家精神的伟力。2024年2月,该校和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签订协议,以自身实验室资源和高能所研究力量共建宇宙线科学教育实验室,助推学生科学素养跨越提升。

  常熟陆续开展的项目遴选和成果展示表明,不少学校在实践推进中还完成了理念突破——在物理空间再造的基础上实现对原有空间教育价值的再造,同时还呈现出新技术支撑下虚拟空间的拓展再造。

  “馆教融合”工程是常熟推进虚拟空间非正式学习的切入点。该市教育部门与科技、文化场馆开发线上非正式学习的课程资源,同时,将线下非正式学习与线上非正式学习紧密关联,增值社会化教育和文化资源。常熟市义庄小学与常熟博物馆双线互动,引导学生鉴赏精品、探寻文物、制作模型、设计文创等。“下一步,我们将把周边常熟中医药博物馆、常熟服博馆、翁同龢纪念馆等纳入‘馆教融合’系列,拓展学生网上学习空间。”该校校长高月亮说。

  变革育人方式,从知识迈向素养

  常熟市梅李中学数学教师谭秋漪连续3年参加常熟市项目式学习课题展示,学生们每次的研究主题不同,但研究对象都是梅李镇上的历史风物——聚沙古塔。她引导学生研究塔基正八边形、测量层高、分析斗拱支撑原理、搭建聚沙塔模型、创意设计文创产品等,深入感受聚沙成塔精神,同时发现聚沙塔的形态美、结构美和力学美。

  像梅李中学一样,常熟不少学校都在项目式学习中逐渐明晰了跨学科学习的学科立场:跨学科学习可以立足某一学科主动“跨”,也可以立足某一主题综合“跨”,以此有效激发学生的合作、分析和创造的能力。

  投入项目研究近两年来,常熟市伦华外国语学校实现了实践、课程和理念的3次迭代:2023年3月申报常熟市“阅读空间再造”教学改革项目,重新打造空间多样化、功能多元化、管理自主化新型阅读空间;同年8月起提出全息阅读概念,打通学校、家庭、社区三大场景,营造“全”阅读空间,打造六“全”阅读时空。随着项目推进,该校进一步认识到,再造阅读空间的目的指向立德树人。2024年3月,着手预申报省级“十四五”规划课题“五育融合视野下‘大师课程’建构与实践研究”。该校副校长张彤说,将“五育”聚集于阅读空间再造和课程设计,有效推进了学科的交叉融合。

  记者了解到,自2022年以来,常熟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投入近600万元建设智慧学习平台,普及人工智能教育,再造并拓展学生的虚拟学习空间。其中,以“全息学习”构建区域性虚拟空间的正式学习模式,探索“双减”背景下区域作业新样态。

  以常熟市常清中学为例,该校实施ai课堂观察项目,开展教师语量语速分析、教学书写分析、行走轨迹分析等虚拟助手课堂观察,帮助教师精准回溯教学过程。自2023年9月启动以来,组织年级备课组以上集中训练达226次,涉及7门学科,积累训练数据6万多份。学校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重要的学习工具,技术将在前瞻性学习空间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

  常熟市教育局局长戚晓维表示,在下阶段项目推进中,还需重点解决施教场域有限、物理空间不够、资源链接不足、改善性资金投入不到位等问题,持续优化现有的专用学习空间、公共学习空间和虚拟学习空间,帮助教师优化教学理念,真正使这项教改实验惠及区域每个学生的发展,构建适合未来发展的区域基础教育育人新样态。

责任编辑:陈路

从“教”转向“学”,奔向“育”
发布时间:2024-05-29   
来       源:江苏教育报  
作       者:王 丽

以“学习空间再造”项目为抓手,常熟整合多维资源,拓展教育时空,打造高品质学习场域——

从“教”转向“学”,奔向“育”

  ■本报记者 王丽

  县域教育高质量发展如何有效突破?在发挥区域教育改革指挥棒作用时,如何为一线学校改革预留多样化空间?各级各类学校如何将“五育”融合落实到课程教学中?

  综合实力居于全国百强县前五的常熟市,不仅要破解这些教育现实难题,还要为推动县域教育高质量发展勇当排头兵。在新发展理念引领下,该市立项“学习空间再造”省前瞻性教改实验项目,整合线上线下资源,拓展教育时间空间,打造人、技术、环境、思维等多维互动的高品质学习场域。

  重构学习空间,是风景更是场景

  户外,优化苗苗农场、户外涂鸦区、户外沙水区,创生户外玩泥区;室内长廊,定期更换民族游戏与民族服饰,并与“舌尖上的博物馆”“指尖上的建筑馆”等专区联动……位于常熟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东南幼儿园,92%以上幼儿是新市民子女,其中还有来自20个少数民族的数十名孩子。园长任莉说,基于生源特点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该园以“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为主题打造少数民族“衣、食、住、行”游戏活动场馆,让“空间”与幼儿发生关系,让“空间”和幼儿对话。

  随着各地内涵建设日益推进,不少学校空间功能和形态有了改善。同时,常熟教育部门调研发现,有些学校学习场景单一、学习方式传统,学习过程策略存在偏重智育的现象。2022年6月,该市立项省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学习空间再造”。常熟市教育局副局长陈丹表示,空间不仅是学习的场所,本身也可作为教学工具。“空间再造”是在原有基础上聚焦教学和学习的优化创新,既包括日用教室、专用场馆,也包含楼梯连廊、茶水间、灵活墙壁等不太受关注的部分,还有运用信息技术营造在线课程学习空间,以及与自然、社会资源的链接利用等。

  在物理空间的正式学习上,常熟推进区域“有本课堂”工程,以学习者为中心,努力使课堂成为思维发展和获得新知的地方。重构教室区域,打破教室边界,创造开放性学习时空;创新区域教学方式,推出线上“双师课堂”;重构学科通道,用不少于课时总量10%的课程开展跨学科主题项目,打破学科壁垒。

  前瞻性研究必须扎根于每所学校和每名师生的落地实践。5所高中、12所初中、19所小学和10所幼儿园被常熟市教育局确定为首批项目学校,不仅覆盖全学段,还兼顾城乡和公办、民办。

  常熟市石梅小学坐落于“吴文化第一山”虞山南麓,是首批项目学校之一。5月8日下午,阳光从树枝间撒向云仙戏台前的庭院,照在几十张老榆木凳子上,四(4)班的孩子们正在百十平方的院里上素描课。该校校长须洁说,学校场景的课程意义在于与学生学习生活的友好互动,他们重点探索从自然美学意义的“风景”走向课程美学意义的“场景”:场景不仅成为“美的学堂”,还成为“美的学材”,从而成就“美的创造”,融入“美的生活”。

  在第二批项目学校建设中,常熟教育部门不再“点兵点将”,而由各校自主申报,18所学校主动报名。截至目前,64所中小学和幼儿园参与项目研究,占比近二分之一。

  改变学习方式,以一育带动全育

  在物理空间的非正式学习中,常熟实施区域项目式学习工程,采取“一径全育”的“五育”融合思路作整体设计。比如,以科学教育为主线的“创意科学”,融通物理、化学、生物等多学科,让学生从书本“看”实验变成亲手“做”实验。2023年1月以来,常熟先后组织3期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寒假、暑假项目式学习案例评选,参评案例逐期递增,其中292项获评优秀。

  4月29日,常熟市外国语中学初一(10)班学生李岑琳到常熟市铁琴铜剑楼纪念馆参观研学。在这座清代四大私家藏书楼里,她和同学们开启了“四季虞山”项目的春季之旅。“学习不仅发生在教室里、课堂上,更应发生在学生足迹所至之处。”该校校长支耀红说,“将大自然请进学校,把学校接入大自然”是他们追寻的学习空间再造方向。该校位于虞山北麓,依据独特的地缘优势和丰富的文脉史迹,该校将春夏秋冬四季任务群分布在一个自然年中,历经七年级下学期、暑期以及八年级上学期3个阶段,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打造“行走中的课堂”。

  5月7日上午,记者走进常熟市王淦昌高级中学,一座约6米高的王淦昌先生塑像迎面树立。该校党总支书记范祖国说,开展项目研究后,学校着力从“物质场境”和“精神场境”推进科学教育场境再造。包含序厅、展呈厅、阅览厅等在内,近1000平方米的王淦昌纪念馆融物质场境与精神场境于一体,学生从中感受“两弹一星”精神、核工业精神和科学家精神的伟力。2024年2月,该校和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签订协议,以自身实验室资源和高能所研究力量共建宇宙线科学教育实验室,助推学生科学素养跨越提升。

  常熟陆续开展的项目遴选和成果展示表明,不少学校在实践推进中还完成了理念突破——在物理空间再造的基础上实现对原有空间教育价值的再造,同时还呈现出新技术支撑下虚拟空间的拓展再造。

  “馆教融合”工程是常熟推进虚拟空间非正式学习的切入点。该市教育部门与科技、文化场馆开发线上非正式学习的课程资源,同时,将线下非正式学习与线上非正式学习紧密关联,增值社会化教育和文化资源。常熟市义庄小学与常熟博物馆双线互动,引导学生鉴赏精品、探寻文物、制作模型、设计文创等。“下一步,我们将把周边常熟中医药博物馆、常熟服博馆、翁同龢纪念馆等纳入‘馆教融合’系列,拓展学生网上学习空间。”该校校长高月亮说。

  变革育人方式,从知识迈向素养

  常熟市梅李中学数学教师谭秋漪连续3年参加常熟市项目式学习课题展示,学生们每次的研究主题不同,但研究对象都是梅李镇上的历史风物——聚沙古塔。她引导学生研究塔基正八边形、测量层高、分析斗拱支撑原理、搭建聚沙塔模型、创意设计文创产品等,深入感受聚沙成塔精神,同时发现聚沙塔的形态美、结构美和力学美。

  像梅李中学一样,常熟不少学校都在项目式学习中逐渐明晰了跨学科学习的学科立场:跨学科学习可以立足某一学科主动“跨”,也可以立足某一主题综合“跨”,以此有效激发学生的合作、分析和创造的能力。

  投入项目研究近两年来,常熟市伦华外国语学校实现了实践、课程和理念的3次迭代:2023年3月申报常熟市“阅读空间再造”教学改革项目,重新打造空间多样化、功能多元化、管理自主化新型阅读空间;同年8月起提出全息阅读概念,打通学校、家庭、社区三大场景,营造“全”阅读空间,打造六“全”阅读时空。随着项目推进,该校进一步认识到,再造阅读空间的目的指向立德树人。2024年3月,着手预申报省级“十四五”规划课题“五育融合视野下‘大师课程’建构与实践研究”。该校副校长张彤说,将“五育”聚集于阅读空间再造和课程设计,有效推进了学科的交叉融合。

  记者了解到,自2022年以来,常熟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投入近600万元建设智慧学习平台,普及人工智能教育,再造并拓展学生的虚拟学习空间。其中,以“全息学习”构建区域性虚拟空间的正式学习模式,探索“双减”背景下区域作业新样态。

  以常熟市常清中学为例,该校实施ai课堂观察项目,开展教师语量语速分析、教学书写分析、行走轨迹分析等虚拟助手课堂观察,帮助教师精准回溯教学过程。自2023年9月启动以来,组织年级备课组以上集中训练达226次,涉及7门学科,积累训练数据6万多份。学校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重要的学习工具,技术将在前瞻性学习空间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

  常熟市教育局局长戚晓维表示,在下阶段项目推进中,还需重点解决施教场域有限、物理空间不够、资源链接不足、改善性资金投入不到位等问题,持续优化现有的专用学习空间、公共学习空间和虚拟学习空间,帮助教师优化教学理念,真正使这项教改实验惠及区域每个学生的发展,构建适合未来发展的区域基础教育育人新样态。

责任编辑:陈路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