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发娱乐下载

| 关于凯发娱乐下载

标题 全文

凯发娱乐下载首页 > 头条新闻

以担当实干推进教育现代化-凯发娱乐下载

作者:王 琼 发布时间:2023-11-08 来源: 江苏教育报

常州瞄准“公平、优质”两大目标,教育事业发展实现从“施工图”到“实景图”的落地、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跨越——

以担当实干推进教育现代化

  ■本报记者 王琼

  近年来,常州教育现代化建设取得一系列喜人成绩:全面创成全国首批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地级市、全国职业教育高地建设城市、全国首批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教育部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

  从1994年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启动教育现代化工程以来,常州高举教育现代化旗帜,从“敢为”到“有为”,以担当实干推进教育现代化,教育事业发展实现从“施工图”到“实景图”的落地、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跨越。

  从“施工图”到“实景图”

  教育资源布局不断完善

  一楼一千零一夜博物馆、二楼小豆豆少儿工程院、三楼小青柑原宇宙学院、四楼小星星大地美术馆,这是常州市武进区东龙实验小学用整栋楼专门为学生打造的科学公园,该校还建有篮球馆、万物生长馆、劳动实践馆、创意图书馆等一流的特色场馆。今年秋学期刚刚投入使用的东龙实验小学,充满现代气息,深受学生们的喜欢。

  像这样的新建学校,武进区今年就有8所投入使用。武进区教育局局长曹雄伟介绍说,“十三五”以来,武进教育投入逾251亿元,完成新建、改扩建项目68个,新增学位近5.4万个,较好地完成了新市民学校、简易幼托机构的整治提升,解决了占比超40%的流动人口子女入学问题。

  一直以来,常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精研教育发展“施工图”,坚持全市域一体化统筹教育资源,教育总体布局不断完善,“家门口的好学校”不断惠及千家万户。

  常州市发改委副主任严永志介绍说:“市发改委在助力推进教育现代化过程中,围绕教育现代化建设科学精准安排项目,加强市级统筹和市区联动,统筹协调资源配置,确保教育领域重点项目顺利实施。”30年来,全市教育领域实施项目500余个,新建、改扩建学校超过500所,安排总投资近500亿元,累计增加学位27.4万个,河海大学常州校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天目湖校区、南京医科大学常州校区等先后落户常州。

  进入“十四五”,常州把加大学位资源供给纳入社会事业发展计划,建立市级统筹、县区为主的责任机制。“十四五”期间,全市计划实施新建、改扩建学校150所,总投资186亿元,增加学位13.2万个。

  “保障教育资源供给是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常州市政协副主席、市教育局局长完利梅说,为了更好地应对教育资源供需矛盾,常州进一步优化基础教育资源需求预警机制,推进资源预警改革,运用大数据分析方法,绘制教育云地图,滚动制定实施基础教育资源建设行动计划。

  以新投入使用的武进区东龙实验小学为代表,常州将学校建设与装备应用深度融合,计划到2025年建设100所智慧校园示范校、100个数字化学习实验室、100门数字化学习精品课程、100项教育信息化优秀项目,让数字化教育惠及更多师生。

  从“有学上”到“上好学”

  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

  2013年,常州成为全国首批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地级市。今年,该市6个辖市(区)通过省级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市、区)验收,3个辖市(区)接受国家级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市、区)现场评估认定,常州教育逐步驶上了优质均衡发展的“快车道”。

  “人民群众对教育的美好期盼已由‘有学上’向‘上好学’转变。”完利梅说,“教育事业发展不仅要‘跑得快’,还要‘跑得远’,一直以来常州教育坚持以改革激活力、增动力。”

  20世纪末,常州启动了以改善办学条件为目标的“金边工程”,实施以“同在一片蓝天,共享良好教育”为目标的“蓝天计划”。2003年,该市启动以推进学校变革为宗旨的“学校主动发展”工程,2004年,启动以优质教学资源下乡为主要举措的“春晖工程”,坚持办好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为增强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力,推进教育资源优质均衡发展,2007年,常州启动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多年来逐步探索出委托管理、城乡共建、校际联盟、项目合作等形式多样的集团化办学模式,并鼓励跨学段组建教育集团,迅速提升薄弱校、乡村校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目前,全市集团化办学工作已经步入“3.0”时代,即所有新建校均纳入集团化办学管理,让新学校在开办之初就注入“名校”基因。

  “关注每一个,发展每一个,成长每一个。” 常州市钟楼区教育局局长杨文娟介绍说,钟楼区发挥集团化办学机制优势,全区通过8个学前教育集团、9个小学教育集团、9个中学教育集团搭建教育共同体发展平台,实施“大校 小校”“强校 弱校”“老校 新校”“城校 乡校”的均衡发展模式。

  2016年,在10年“优质学校”创建的基础上,常州提出“新优质学校”创建的战略任务。新优质学校强调标准化、高品质和影响力,尤其是“高品质”,要体现在具有高品质的办学理念、校园文化、课程建设等方面。“‘新优质’不仅是优质学校的高位发展,也是一种带动力量。”完利梅说,为此,常州建立“1 3”帮扶机制,即一所新优质学校至少牵手3所兄弟学校共同发展,“以100所‘新优质’学校的力量推动全市义务教育学校共同发展。”

  常州始终坚持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第一动力,先后推行“县管校聘”人事管理、教师绩效工资“1+x”、岗位聘用制管理等一系列探索性改革措施。“三名工程”教师赋能行动、“四有好老师”团队培育工程、“五级阶梯”分层培养计划等组合型项目,让教师们的成长之路越走越宽,全市师资队伍“软实力”持续增强。

  2021年,常州提出打造“常有优学”名片,全市将用5年时间优化共同富裕服务供给,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加快优质教育均等化,持续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从“蓄势能”到“赋动能”

  服务地方发展动能强劲

  据统计,常州每万名劳动者中高技能人才数量连续9年位列全省第一,教育支撑常州“新能源之都”建设的动能持续强劲。

  职业教育是地方经济转型发展和产业升级的“助推器”。为更好地为城市发展赋能,常州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产业布局,大力推进职业学校向城市新区和产业园区集聚。通过资源整合和布局调整,打造形成特色鲜明、与城市产业发展相得益彰的职教新布局。该市在城南建设深化“经科教联动、产学研结合、校所企共赢”的高职园区;在城西建设殷村职教园,打造集职教园、新农村、旅游区三位一体、深度融合的“职教特色小镇”;在城东建设与轨道交通产业、现代装备制造业相配套的职教联盟;在城北建设以旅游商贸、技师技工、金融服务、高级护理为主的职教基地。目前,已形成4座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协同发展的“职教综合体”。

  如何让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四链”融合更深?常州以苏锡常都市圈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样板区、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建设为契机,成立了协同更融畅、支撑更有力的产科教联盟,目前已获批2个国家首批现代产业学院、3个省级产教融合重点基地建设点、9个省级产教融合型品牌专业。

  随着河海大学常州校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天目湖校区、南京医科大学常州校区等先后落户常州,目前,常州已拥有5所本科院校和8所专科院校。南航大天目湖校区党工委书记王伟华说:“溧阳有大量的建筑企业,目前,我们正在与溧阳的建筑业协会研究共同建设土木工程实验室,聘请企业导师,一方面为学生学习发展提供更好的平台,另一方面激发企业发展活力,助力溧阳建筑行业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教育服务地方发展的功能在常州愈发凸显。以溧阳市为例,近年来,该市职业学校和社区教育中心充分发挥课程和师资优势,利用实训场地和设备,为广大农民提供技术培训,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养,丰富群众生活,为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完利梅说,常州在国内较早提出了建设学习型城市的愿景,瞄准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高品质终身教育,形成了常州开放大学、辖市(区)社区学院、乡镇街道教育中心、村社区居民学校四级终身教育体系,成功跻身全球首批学习型城市网络。

责任编辑:陈路

以担当实干推进教育现代化
发布时间:2023-11-08   
来       源:江苏教育报  
作       者:王 琼

常州瞄准“公平、优质”两大目标,教育事业发展实现从“施工图”到“实景图”的落地、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跨越——

以担当实干推进教育现代化

  ■本报记者 王琼

  近年来,常州教育现代化建设取得一系列喜人成绩:全面创成全国首批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地级市、全国职业教育高地建设城市、全国首批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教育部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

  从1994年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启动教育现代化工程以来,常州高举教育现代化旗帜,从“敢为”到“有为”,以担当实干推进教育现代化,教育事业发展实现从“施工图”到“实景图”的落地、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跨越。

  从“施工图”到“实景图”

  教育资源布局不断完善

  一楼一千零一夜博物馆、二楼小豆豆少儿工程院、三楼小青柑原宇宙学院、四楼小星星大地美术馆,这是常州市武进区东龙实验小学用整栋楼专门为学生打造的科学公园,该校还建有篮球馆、万物生长馆、劳动实践馆、创意图书馆等一流的特色场馆。今年秋学期刚刚投入使用的东龙实验小学,充满现代气息,深受学生们的喜欢。

  像这样的新建学校,武进区今年就有8所投入使用。武进区教育局局长曹雄伟介绍说,“十三五”以来,武进教育投入逾251亿元,完成新建、改扩建项目68个,新增学位近5.4万个,较好地完成了新市民学校、简易幼托机构的整治提升,解决了占比超40%的流动人口子女入学问题。

  一直以来,常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精研教育发展“施工图”,坚持全市域一体化统筹教育资源,教育总体布局不断完善,“家门口的好学校”不断惠及千家万户。

  常州市发改委副主任严永志介绍说:“市发改委在助力推进教育现代化过程中,围绕教育现代化建设科学精准安排项目,加强市级统筹和市区联动,统筹协调资源配置,确保教育领域重点项目顺利实施。”30年来,全市教育领域实施项目500余个,新建、改扩建学校超过500所,安排总投资近500亿元,累计增加学位27.4万个,河海大学常州校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天目湖校区、南京医科大学常州校区等先后落户常州。

  进入“十四五”,常州把加大学位资源供给纳入社会事业发展计划,建立市级统筹、县区为主的责任机制。“十四五”期间,全市计划实施新建、改扩建学校150所,总投资186亿元,增加学位13.2万个。

  “保障教育资源供给是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常州市政协副主席、市教育局局长完利梅说,为了更好地应对教育资源供需矛盾,常州进一步优化基础教育资源需求预警机制,推进资源预警改革,运用大数据分析方法,绘制教育云地图,滚动制定实施基础教育资源建设行动计划。

  以新投入使用的武进区东龙实验小学为代表,常州将学校建设与装备应用深度融合,计划到2025年建设100所智慧校园示范校、100个数字化学习实验室、100门数字化学习精品课程、100项教育信息化优秀项目,让数字化教育惠及更多师生。

  从“有学上”到“上好学”

  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

  2013年,常州成为全国首批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地级市。今年,该市6个辖市(区)通过省级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市、区)验收,3个辖市(区)接受国家级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市、区)现场评估认定,常州教育逐步驶上了优质均衡发展的“快车道”。

  “人民群众对教育的美好期盼已由‘有学上’向‘上好学’转变。”完利梅说,“教育事业发展不仅要‘跑得快’,还要‘跑得远’,一直以来常州教育坚持以改革激活力、增动力。”

  20世纪末,常州启动了以改善办学条件为目标的“金边工程”,实施以“同在一片蓝天,共享良好教育”为目标的“蓝天计划”。2003年,该市启动以推进学校变革为宗旨的“学校主动发展”工程,2004年,启动以优质教学资源下乡为主要举措的“春晖工程”,坚持办好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为增强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力,推进教育资源优质均衡发展,2007年,常州启动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多年来逐步探索出委托管理、城乡共建、校际联盟、项目合作等形式多样的集团化办学模式,并鼓励跨学段组建教育集团,迅速提升薄弱校、乡村校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目前,全市集团化办学工作已经步入“3.0”时代,即所有新建校均纳入集团化办学管理,让新学校在开办之初就注入“名校”基因。

  “关注每一个,发展每一个,成长每一个。” 常州市钟楼区教育局局长杨文娟介绍说,钟楼区发挥集团化办学机制优势,全区通过8个学前教育集团、9个小学教育集团、9个中学教育集团搭建教育共同体发展平台,实施“大校 小校”“强校 弱校”“老校 新校”“城校 乡校”的均衡发展模式。

  2016年,在10年“优质学校”创建的基础上,常州提出“新优质学校”创建的战略任务。新优质学校强调标准化、高品质和影响力,尤其是“高品质”,要体现在具有高品质的办学理念、校园文化、课程建设等方面。“‘新优质’不仅是优质学校的高位发展,也是一种带动力量。”完利梅说,为此,常州建立“1 3”帮扶机制,即一所新优质学校至少牵手3所兄弟学校共同发展,“以100所‘新优质’学校的力量推动全市义务教育学校共同发展。”

  常州始终坚持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第一动力,先后推行“县管校聘”人事管理、教师绩效工资“1+x”、岗位聘用制管理等一系列探索性改革措施。“三名工程”教师赋能行动、“四有好老师”团队培育工程、“五级阶梯”分层培养计划等组合型项目,让教师们的成长之路越走越宽,全市师资队伍“软实力”持续增强。

  2021年,常州提出打造“常有优学”名片,全市将用5年时间优化共同富裕服务供给,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加快优质教育均等化,持续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从“蓄势能”到“赋动能”

  服务地方发展动能强劲

  据统计,常州每万名劳动者中高技能人才数量连续9年位列全省第一,教育支撑常州“新能源之都”建设的动能持续强劲。

  职业教育是地方经济转型发展和产业升级的“助推器”。为更好地为城市发展赋能,常州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产业布局,大力推进职业学校向城市新区和产业园区集聚。通过资源整合和布局调整,打造形成特色鲜明、与城市产业发展相得益彰的职教新布局。该市在城南建设深化“经科教联动、产学研结合、校所企共赢”的高职园区;在城西建设殷村职教园,打造集职教园、新农村、旅游区三位一体、深度融合的“职教特色小镇”;在城东建设与轨道交通产业、现代装备制造业相配套的职教联盟;在城北建设以旅游商贸、技师技工、金融服务、高级护理为主的职教基地。目前,已形成4座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协同发展的“职教综合体”。

  如何让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四链”融合更深?常州以苏锡常都市圈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样板区、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建设为契机,成立了协同更融畅、支撑更有力的产科教联盟,目前已获批2个国家首批现代产业学院、3个省级产教融合重点基地建设点、9个省级产教融合型品牌专业。

  随着河海大学常州校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天目湖校区、南京医科大学常州校区等先后落户常州,目前,常州已拥有5所本科院校和8所专科院校。南航大天目湖校区党工委书记王伟华说:“溧阳有大量的建筑企业,目前,我们正在与溧阳的建筑业协会研究共同建设土木工程实验室,聘请企业导师,一方面为学生学习发展提供更好的平台,另一方面激发企业发展活力,助力溧阳建筑行业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教育服务地方发展的功能在常州愈发凸显。以溧阳市为例,近年来,该市职业学校和社区教育中心充分发挥课程和师资优势,利用实训场地和设备,为广大农民提供技术培训,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养,丰富群众生活,为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完利梅说,常州在国内较早提出了建设学习型城市的愿景,瞄准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高品质终身教育,形成了常州开放大学、辖市(区)社区学院、乡镇街道教育中心、村社区居民学校四级终身教育体系,成功跻身全球首批学习型城市网络。

责任编辑:陈路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