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发娱乐下载

| 关于凯发娱乐下载

标题 全文

凯发娱乐下载首页 > 头条新闻

交出“以文化人”新答卷-凯发娱乐下载

作者:王 琼 发布时间:2023-10-20 来源: 江苏教育报

今年以来,常州市金坛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本土文化进校园,让广大师生得到艺术的熏陶和美的享受——

交出“以文化人”新答卷

  ■本报记者 王琼

  “这里落刀要轻一点,把线再延长一些,慢慢来。”在常州市金坛段玉裁实验小学,非物质文化遗产金坛刻纸代表性传承人曹钰皎正在教学生们刻纸,红纸翻飞,指尖灵动,一幅幅作品跃然纸上。

  位于茅山脚下、长荡湖畔的常州市金坛区物产丰饶,人杰地灵,文化底蕴深厚,拥有刻纸、面塑、蛋雕等省级非遗项目12个、国家级非遗项目5个。随着这些优秀的本土文化走进校园,师生们不仅得到了艺术的熏陶和美的享受,还开阔了视野,提升了文化保护意识,坚定了文化自信,起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润物无声的效果。

  多方协同,让本土文化在校园落地生根

  在今年秋学期开学工作检查及“双减”工作专项检查中,金坛区教育局的一项督查内容尤为引人关注:把本土文化进校园的落实情况作为督查重点。

  “弘扬本土文化,既是落实新课标中‘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这一要求的体现,也是增进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提升人文素养,培育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金坛区教育局局长吴军华说。

  金坛拥有传统文化的“富矿”,早在第八次全国课程改革中,该区围绕优秀地方文化进课本、进课堂、进校园积极开展工作,取得良好成效。调查显示,金坛区100%的高中校,55%的初中校和83%的小学开发了有关乡土文化传承的校本课程,涉及地方传统工艺、传统艺术、非遗项目等等。“但在具体实践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该区教育局副局长张五芳介绍说,“比如区域整体设计不够、系统性不强、发展不平衡、保障条件不充分、一些政策难落地等。”

  今年以来,金坛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本土文化进校园,将其作为2023年的一项重点工作,明确由教育局牵头,宣传部、文化旅游局、统战部、文联等各部门协同落实,在区域内整体推进,确保相关政策落地落实,厚植学生家国情怀。

  “这项工作启动后,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明晰‘本土文化’的概念,明确其内涵,为接下来的工作奠定基础。”金坛区委宣传部部长朱霞告诉记者,区里多次召集教育、宣传、文旅等部门开展讨论,最终明确“本土文化”指在本地的自然生态环境和历史演变中逐渐积淀下来的生存智慧和人文精神,包括思想、观念、习俗、器物、生活方式,“它既有历史的沉淀,也包括根植于现实生活的变化和发展,比如近些年尧塘地区的花木文化、开发区的新能源技术文化等。”

  今年4月,金坛区教育局组织了“本土文化进入校园”专题研讨活动,邀请区内10所中小学就各校本土文化的传承情况交流工作经验、提出畅想,并出台了《本土文化进校园实施方案》,要求学校通过校本课程、课后服务等载体,加强本土文化的传承教育。

  与此同时,金坛区教育局还与区委宣传部、区文旅局、区文联联合组织“家乡文化我传承”非遗进校园系列活动,在全社会营造浓厚氛围。目前,“邂逅旅途中的非遗”研学打卡活动正在进行中,学生和家长踊跃参加;“讲述故事里的非遗”活动已圆满结束,全区小学共有25件参赛作品进入最后的决赛。

  多管齐下,创新机制强化师资建设

  如何把平凡无奇的鸡蛋壳雕刻成精美的艺术品?在金坛区建昌小学,蛋雕教师吴建中身边总是围满了好奇的学生。该校校长姚立新介绍说,吴建中以前是学校门口文印店的老板,一次偶然的机会,学校发现了他擅长蛋雕,便向他发出了诚挚的邀请。于是,吴建中成为建昌小学的一名外聘教师,定期开设社团活动,蛋雕项目从一个人的独门绝活,变成了建小很多师生的拿手好戏。

  要将本土文化进校园工作落地落实,师资是必不可少的重要保障。金坛区中小学因地制宜,“亮招”频出,让孩子们领略到了不一样的教师风采。

  金坛区金沙高级中学采取“非遗传承人 专职教师”双教师课堂教学组合的模式,在保障教学专业性的同时,又能让非遗传承人和专职教师相互学习、相互补充,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同时掌握非遗技能和教学能力的融合型非遗教师。段玉裁初级中学积极开展“党员讲党课之乡土文化我宣讲”等活动,将乡土文化纳入教师培训、继续教育课程等,增加教师的本土文化知识储备,提升其传播教育的能力。

  “我们给了学校一定的自主权,让他们充分发挥创造力,引导教师在课程研发过程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张五芳告诉记者,该区一些学校已通过名师引领、校本教研、实践锻炼等方式,不断丰富教师的知识内涵,提升其文化素养,为其进一步发展构建坚实的平台,“对本土文化的挖掘、梳理,以及对课程的设计与整合,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我们一边探索,一边完善。”

  据了解,金坛区将搭建本土文化传播的“双师型”教师成长平台,通过外出参观学习、校本研训等方式,为教师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料与练习场所,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目前该区已经成立本土文化进校园工作协调小组,面向区域充分挖掘家长资源,并积极聘请非遗传承人、工艺师等,为本土文化师资队伍建设“添砖加瓦”。

  多彩课程,因地制宜丰富学生文化生活

  金坛区直溪镇的“巨村舞龙”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直溪镇中心幼儿园抓住这一宝贵的传统文化资源,以“龙”为主线,建构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中国龙”主题课程;尧塘镇是全国有名的花木之乡,尧塘中心小学就围绕“每篇叶子都不同,每朵花儿都会开”的教育理念设计教学课程;地处农村,社头小学深入挖掘金坛刻纸文化资源,持续开发刻纸乡土课程,丰富学生们的社团活动……在采访中记者发现,经过大半年的努力,目前金坛区的本土文化课程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全区中小学生拥有了更加多姿多彩的文化生活。

  “全区所有中小学目前已经开发有关本土文化传承的校本课程60余门,内容包含‘非遗’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先进科技文化三方面。”金坛区教育局基础教育科副科长朱春平告诉记者,本土文化进校园主要通过体艺教学活动的课程拓展、社团活动、课后服务、社会实践等路径实施。

  针对原先的本土文化开发系统性不强等问题,该区教育局已经将“推进优秀本土文化进课堂”作为当地地校课程建设的重要着力点,对课程的开发、课程的教学、课程的评价等都提出明确要求,要实现传承有“物”、有“人”、有“序”、有“法”,要关注有形的景观环境,要建设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要遵循教育规律,要改进和创新教学方式。

  据悉,金坛区教育局接下来将加快课程资源库建设,优化本土文化进校园的实施方式,以项目为依托,提高本土文化进校园的实效,促成成果转化,加强宣传总结,扩大项目实施的影响辐射效果。

责任编辑:陈路

交出“以文化人”新答卷
发布时间:2023-10-20   
来       源:江苏教育报  
作       者:王 琼

今年以来,常州市金坛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本土文化进校园,让广大师生得到艺术的熏陶和美的享受——

交出“以文化人”新答卷

  ■本报记者 王琼

  “这里落刀要轻一点,把线再延长一些,慢慢来。”在常州市金坛段玉裁实验小学,非物质文化遗产金坛刻纸代表性传承人曹钰皎正在教学生们刻纸,红纸翻飞,指尖灵动,一幅幅作品跃然纸上。

  位于茅山脚下、长荡湖畔的常州市金坛区物产丰饶,人杰地灵,文化底蕴深厚,拥有刻纸、面塑、蛋雕等省级非遗项目12个、国家级非遗项目5个。随着这些优秀的本土文化走进校园,师生们不仅得到了艺术的熏陶和美的享受,还开阔了视野,提升了文化保护意识,坚定了文化自信,起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润物无声的效果。

  多方协同,让本土文化在校园落地生根

  在今年秋学期开学工作检查及“双减”工作专项检查中,金坛区教育局的一项督查内容尤为引人关注:把本土文化进校园的落实情况作为督查重点。

  “弘扬本土文化,既是落实新课标中‘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这一要求的体现,也是增进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提升人文素养,培育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金坛区教育局局长吴军华说。

  金坛拥有传统文化的“富矿”,早在第八次全国课程改革中,该区围绕优秀地方文化进课本、进课堂、进校园积极开展工作,取得良好成效。调查显示,金坛区100%的高中校,55%的初中校和83%的小学开发了有关乡土文化传承的校本课程,涉及地方传统工艺、传统艺术、非遗项目等等。“但在具体实践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该区教育局副局长张五芳介绍说,“比如区域整体设计不够、系统性不强、发展不平衡、保障条件不充分、一些政策难落地等。”

  今年以来,金坛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本土文化进校园,将其作为2023年的一项重点工作,明确由教育局牵头,宣传部、文化旅游局、统战部、文联等各部门协同落实,在区域内整体推进,确保相关政策落地落实,厚植学生家国情怀。

  “这项工作启动后,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明晰‘本土文化’的概念,明确其内涵,为接下来的工作奠定基础。”金坛区委宣传部部长朱霞告诉记者,区里多次召集教育、宣传、文旅等部门开展讨论,最终明确“本土文化”指在本地的自然生态环境和历史演变中逐渐积淀下来的生存智慧和人文精神,包括思想、观念、习俗、器物、生活方式,“它既有历史的沉淀,也包括根植于现实生活的变化和发展,比如近些年尧塘地区的花木文化、开发区的新能源技术文化等。”

  今年4月,金坛区教育局组织了“本土文化进入校园”专题研讨活动,邀请区内10所中小学就各校本土文化的传承情况交流工作经验、提出畅想,并出台了《本土文化进校园实施方案》,要求学校通过校本课程、课后服务等载体,加强本土文化的传承教育。

  与此同时,金坛区教育局还与区委宣传部、区文旅局、区文联联合组织“家乡文化我传承”非遗进校园系列活动,在全社会营造浓厚氛围。目前,“邂逅旅途中的非遗”研学打卡活动正在进行中,学生和家长踊跃参加;“讲述故事里的非遗”活动已圆满结束,全区小学共有25件参赛作品进入最后的决赛。

  多管齐下,创新机制强化师资建设

  如何把平凡无奇的鸡蛋壳雕刻成精美的艺术品?在金坛区建昌小学,蛋雕教师吴建中身边总是围满了好奇的学生。该校校长姚立新介绍说,吴建中以前是学校门口文印店的老板,一次偶然的机会,学校发现了他擅长蛋雕,便向他发出了诚挚的邀请。于是,吴建中成为建昌小学的一名外聘教师,定期开设社团活动,蛋雕项目从一个人的独门绝活,变成了建小很多师生的拿手好戏。

  要将本土文化进校园工作落地落实,师资是必不可少的重要保障。金坛区中小学因地制宜,“亮招”频出,让孩子们领略到了不一样的教师风采。

  金坛区金沙高级中学采取“非遗传承人 专职教师”双教师课堂教学组合的模式,在保障教学专业性的同时,又能让非遗传承人和专职教师相互学习、相互补充,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同时掌握非遗技能和教学能力的融合型非遗教师。段玉裁初级中学积极开展“党员讲党课之乡土文化我宣讲”等活动,将乡土文化纳入教师培训、继续教育课程等,增加教师的本土文化知识储备,提升其传播教育的能力。

  “我们给了学校一定的自主权,让他们充分发挥创造力,引导教师在课程研发过程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张五芳告诉记者,该区一些学校已通过名师引领、校本教研、实践锻炼等方式,不断丰富教师的知识内涵,提升其文化素养,为其进一步发展构建坚实的平台,“对本土文化的挖掘、梳理,以及对课程的设计与整合,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我们一边探索,一边完善。”

  据了解,金坛区将搭建本土文化传播的“双师型”教师成长平台,通过外出参观学习、校本研训等方式,为教师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料与练习场所,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目前该区已经成立本土文化进校园工作协调小组,面向区域充分挖掘家长资源,并积极聘请非遗传承人、工艺师等,为本土文化师资队伍建设“添砖加瓦”。

  多彩课程,因地制宜丰富学生文化生活

  金坛区直溪镇的“巨村舞龙”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直溪镇中心幼儿园抓住这一宝贵的传统文化资源,以“龙”为主线,建构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中国龙”主题课程;尧塘镇是全国有名的花木之乡,尧塘中心小学就围绕“每篇叶子都不同,每朵花儿都会开”的教育理念设计教学课程;地处农村,社头小学深入挖掘金坛刻纸文化资源,持续开发刻纸乡土课程,丰富学生们的社团活动……在采访中记者发现,经过大半年的努力,目前金坛区的本土文化课程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全区中小学生拥有了更加多姿多彩的文化生活。

  “全区所有中小学目前已经开发有关本土文化传承的校本课程60余门,内容包含‘非遗’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先进科技文化三方面。”金坛区教育局基础教育科副科长朱春平告诉记者,本土文化进校园主要通过体艺教学活动的课程拓展、社团活动、课后服务、社会实践等路径实施。

  针对原先的本土文化开发系统性不强等问题,该区教育局已经将“推进优秀本土文化进课堂”作为当地地校课程建设的重要着力点,对课程的开发、课程的教学、课程的评价等都提出明确要求,要实现传承有“物”、有“人”、有“序”、有“法”,要关注有形的景观环境,要建设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要遵循教育规律,要改进和创新教学方式。

  据悉,金坛区教育局接下来将加快课程资源库建设,优化本土文化进校园的实施方式,以项目为依托,提高本土文化进校园的实效,促成成果转化,加强宣传总结,扩大项目实施的影响辐射效果。

责任编辑:陈路
网站地图